二十四 子以四教章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孔子行教,要人成仁者。后世以孔子為楷模,做圣人,或次一格,成賢人。成仁或做圣賢,都是高目標,但孔子與后儒,都相信人皆可以為堯、舜。換個說法,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這已成為中國文化關于人的共同期許。
目標雖高,但起點卻尋常,路也平實,文、行、忠、信而已。文與行偏技能,忠與信偏素質,孔子行教是技能加素質。
素質是根本,但如無技能,則如樹無枝葉,根干無法茁壯。孔子教人,寓忠、信于文、行。文是知識,行是踐履,枝葉茂又根干壯。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孔子行教,要人成仁者。后世以孔子為楷模,做圣人,或次一格,成賢人。成仁或做圣賢,都是高目標,但孔子與后儒,都相信人皆可以為堯、舜。換個說法,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這已成為中國文化關于人的共同期許。
目標雖高,但起點卻尋常,路也平實,文、行、忠、信而已。文與行偏技能,忠與信偏素質,孔子行教是技能加素質。
素質是根本,但如無技能,則如樹無枝葉,根干無法茁壯。孔子教人,寓忠、信于文、行。文是知識,行是踐履,枝葉茂又根干壯。
上一篇:《子之燕居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子在川上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