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仁遠乎哉章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是孔子賦予人的特性。有了仁,生物意義上的人才真正成為社會的人。仁,并不只是將社會關系賦予人,而是為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人注入了一種向度: 生命的尊重與關愛。
孔子從不輕許人以仁,雖賢如顏回,亦不過“三月不違仁”,成仁很難。為什么此章似乎又說得如此容易?只要我想,仁就到來。
人是有自我意識的動物。人的生命本無任何意義,也無所謂情趣,意義與情趣都是人自己注入的。欲仁,斯仁至。成仁,卻要整個生命的過程來成就。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是孔子賦予人的特性。有了仁,生物意義上的人才真正成為社會的人。仁,并不只是將社會關系賦予人,而是為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人注入了一種向度: 生命的尊重與關愛。
孔子從不輕許人以仁,雖賢如顏回,亦不過“三月不違仁”,成仁很難。為什么此章似乎又說得如此容易?只要我想,仁就到來。
人是有自我意識的動物。人的生命本無任何意義,也無所謂情趣,意義與情趣都是人自己注入的。欲仁,斯仁至。成仁,卻要整個生命的過程來成就。
上一篇:《人能弘道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以不教民戰(zhàn)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