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釋義
原意指鷸和蚌互相爭持不下,結果讓漁翁把它們一起捉了。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p>
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依靠強大的國力,經常侵略別的國家,其他各國之間也常?;ハ喙シァS幸荒?,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聽到消息后,立即派說客蘇代到趙國去游說趙王,勸趙國不要發動戰爭。
蘇代見到趙惠王后,對他說:“今天我渡易水時,看到一只河蚌正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曬太陽。這時有只鷸鳥走過,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蚌殼合上,緊緊夾住了鷸鳥的嘴。鷸鳥用盡力氣也拔不出嘴,蚌也不能脫身回到河里。于是,河蚌和鷸鳥便爭吵起來。鷸鳥說道:‘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變成死蚌,我就有蚌肉吃了。’河蚌也說道:‘如果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就會變成死鷸,成為漁人飯桌上的一道菜。’正當它們爭得不可開交時,一個老漁翁走過來把它們都捉走了?!?/p>
講到這里,蘇代又對趙惠王說道:“如今趙國、燕國實力相當,如果趙國攻打燕國,必然長期相持不下,那時強大的秦國恐怕就會像漁夫那樣從中獲利,把燕趙兩國一起吞滅,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趙惠王聽后,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就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用典
眾人都認道真個倪太守許下酬謝他的,反以為理之當然,那個敢道個不字?這正叫做“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
上一篇:成語《鷗鳥忘機》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黃粱一夢》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