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才減江淹
【出典】 《南史》卷五九《江淹傳》:“淹少以文章顯,晚節才思微退,云為宣城太守時罷歸,始泊禪靈寺渚,夜夢一人自稱張景陽,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淹探懷中得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顧見丘遲謂曰:‘余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君。’自爾淹文章躓矣。……爾后為詩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老去才雖盡,秋來興甚長?!?見《全唐詩》卷二二五)參見“一枝色筆還郭璞”條。
【釋義】 南朝文學家江淹晚年才思衰退,相傳他曾在夢中被張協、郭璞(均為晉代文學家)索還彩錦與五色筆。當時人說他“才盡”。后世常用此事詠嘆文才衰退。
【例句】 ①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蘇軾《南歌子·再用前韻》293)這里用江淹事,并化用杜甫詩成句,自嘆暮年才盡。②誰信無憀,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周邦彥《過秦樓》[水浴清蟾]602)這里活用本典,自敘為了相思而使才思衰退。③先生少擬荀揚,晚自覺才衰可斗量。(劉克莊《沁園春·再和》2598)這里用江淹事,自敘晚年才氣衰退。參見“斗量”條。
上一篇:典故《才不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才大三千》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