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蝸廬
【出典】 《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南朝宋·裴松之按語:“《魏略》云:‘焦先及楊沛,并作瓜牛廬,止其中。’以為瓜當作蝸;蝸牛,螺蟲之有角者也,俗或呼為黃犢。先等作圜舍,形如蝸牛蔽,故謂之蝸牛廬。”唐·錢起《玉山東溪題李叟屋壁》詩:“野生采薇暇,蝸廬招客幽。”(見《全唐詩》卷二三八)
【釋義】 蝸廬,義近于“蝸舍”、“蝸居”,指狹小低矮的居室。
【例句】 幽棲莫笑蝸廬小,有云山、煙水萬重。(陸游《戀繡衾》[不惜貂裘換釣篷]1598)這里用“蝸廬”喻指作者自己在山陰(今浙江紹興)的隱居之室。
上一篇:典故《蚊雷》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蝸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