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文通恨
【出典】 《文選》卷一六南朝梁·江文通(淹)《恨賦》:“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于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釋義】 南朝作家江淹字文通,有名篇《恨賦》抒寫了對古人飲恨而死的慨嘆。宋詞中常用“文通恨”表現愁怨情懷。
【例句】 ①似休文瘦,文通恨,子山愁。(葛勝仲《行香子·愁況無聊作》717)這里連用“文通恨”等三個典故,極寫自己的愁懷難解。②料恨滿、幽苑離宮。正愁黯文通。(高觀國《八歸·重陽前二日懷梅溪》2365)作者思念友人史達祖(號梅溪),詞中以江淹相比擬,設想友人正愁緒滿懷。
上一篇:典故《文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文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