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桔兩衰翁
【出典】 唐·牛僧孺《玄怪錄》:“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桔園,因霜后,諸桔盡收,余有二大桔,如三四斗盎。巴人異之,即令攀摘,輕重亦如常桔。剖開,每桔有二老叟,須眉皤然,肌體紅潤,皆相對象戲,身僅尺余,談笑自若。剖開后,亦不驚怖,但與決賭。賭訖,叟曰:‘君輸我海龍神第七女發十兩、智諒額黃十二枚、紫絹帔一副。……后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還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許來,竟待不得。桔中之樂,不減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饑矣!須龍根脯食之。’即于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圓徑寸,形狀宛轉如龍,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隨削隨滿。食訖,以水噀之,化為一龍。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須臾風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傳云:百五十年已來如此,似在隋唐之間,但不知指的年號耳。”(據《太平廣記》卷四○《巴邛人》引)
【釋義】 唐人傳說,約在隋唐之間,某巴邛人桔園中結二巨桔,大如容三、四斗之缶,每桔中各有兩位尺余長的老翁對下象棋,以仙界之物為賭注,并能以草根化龍,乘龍飛遁。后人因用此事詠遙逍世外的神仙生活,也借以詠下象棋。
【例句】 亂來風日自美,一桔兩衰翁。(劉辰翁《水調歌頭·壽晏云心》3236)這里以桔中的仙翁為喻,說自己同晏云心有時下象棋遙逍度日。
上一篇:典故《一杯相屬》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夢成炊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