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字不須更
【出典】 《魏書》卷七下《高祖紀下》:“(孝文帝元宏)才藻富贍,好為文章,……。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傳上·王勃傳》:“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p>
【釋義】 史載,北魏孝文帝元宏,口授成文,不需改一字;唐代文學家王勃,援筆成篇,不需改換一個字。后世常用“一字不須更”稱美文才和文章。
【例句】 揮毫便掃千章曲,一字不須更。(楊澤民《少年游》[鸞胎麟角]3010)這里以“一字不須更”形容男主人公富于文才,善為曲辭。
上一篇:典故《一子千年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字千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