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意識活動中,那種突破直接的現實材料的局限,也不直接依靠各種現成的文化成就和語言,而是神奇地將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 直觀形象和概念因素; 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在意識中融為一體,從已知之物擴展到假設出未知之物的思維過程的思維方法。
恩格斯認為,在任何具體的歷史階段,我們關于世界的知識不可避免地總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僅僅是相對真理,他指出:“誰要建立體系,他就只好用自己臆造來填補那無數的空白,也就是說,只好不合理地幻想,玄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3頁)
的確,在人類的科學史、文化史、思想史中有數不清的空白都是靠幻想的結果而充填起來的。威爾斯(H · G · Wells)的 《星際戰爭》和阿歷克賽 · 托爾斯泰(Alexei·N · Tolstoy)的 《加林工程師的雙曲面》都曾對今天廣為應用的“激光”作出過預言; 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r)第二次大戰后不久在一部作品中就提出來一個想法: 即把人造地球衛星同步衛星發射到離地約30,000公里的軌道上,用以進行遠程通訊,并轉播無線電臺和電視臺節目,康士坦丁·齊奧爾利夫斯基(Konstantin E.Tsiolkovsky)在本世紀初出版的小說《地球之外》 中,有許多設想都是有科學價值的,從而為蘇美的宇航學提供了理論基礎,等等。
使用幻想思維方法要注意的是:首先要充分認識幻想的價值,這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種特殊精神活動。其次要培養幻想的生理、心理基礎,將情感、熱情、好奇心、必勝心、意志、膽識融為一體,置于高層境界。再次要有堅實雄厚的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基礎,沒有可靠的基礎就沒有可靠的高度幻想。
上一篇:布雷澤爾頓新生兒行為評估
下一篇:幼兒“告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