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散文欣賞辭典·星的故事
《星的故事》:關上窗子,又打開窗子,她要遨游那星的花園
尋夢草,
開著星星一樣的花,
尋夢草,開花在夢中。
是誰呢,又在低聲的向她吟誦著一節小詩,又在向她重述尋夢草的故事?
銀河的水漲溢了。她似聽到它的浪潮拍岸,如同掠過石頭城上的風雨,又似一群試飛的鷦鷯,河畔傳來它們的振翅。
是誰教給她: 第一次抬起頭來,仰望星星?
是誰告訴她,那像是一口口新鑿的井,可以汲引出甘美而沁涼的水?
是誰告訴她:那像是山麓人家幸福的燈光,閃爍向對岸遲歸的行人?
是誰告訴她:那更像是一點點晶瑩的淚,滴著無名的哀愁?
多少年前,她不忘到天邊尋找一些最亮的星座,因為,他告訴過她:那是他為她掛起的一盞盞小燈籠,點綴在她的窗子的深藍幃幔前。他對她說:
“起風的時候,你會看得見那些燈影在顫搖。”
古城的長安街呵,那記憶的證人! 春來,那一道靜靜的長街,正是掛滿綠色圓片的畫廊。在那一排排滴雨的梧桐間穿行著,他對她說:“天上失去了星星是寂寞的。”
她答道:“星星跌落下來,化成離別前夕的眼淚了。”
是的,梧桐的枝葉上,正在點點滴滴的流著,澀苦的清淚。
“那么,我們何不在城根邊,多蔭涼的地方,栽植一株尋夢草呢,我正好自一個花圃覓來了一株。”
翌年,梧桐的葉子滴著春天的雨點,尋夢草開花了,搖曳在古城墻邊,多蔭涼的地方。
種植的人都走了,分走向相隔遙遠的地方。
星般的花朵閃爍著,向著沉默的古城墻,向著夜空,向著寂寞的梧桐。
星般的花朵又落了,掉在梧桐下雨點滴濕的地方,繽紛,散亂,像是一枚小小的貝殼,晶瑩,閃亮,散置在夏天寂寞的海岸,貝殼不曾忘記海,海的感情,海的聲音。星星般的,尋夢草的花朵,依稀也連同那個變得蒼老了的青春的故事。它寂寞的開著,落著,落了的花也飛不到那扇窗子的前面,因為太遠,太遠。
在一座遠方的小城里,一個初秋風起的夜晚,星星變得稀疏了,瑟瑟顫搖著,像是燈籠,像是掛在秋樹上的幾顆果實。一個女人在窗前,望著疏星,她拍著朦朧思睡的孩子說:
“夜涼了,天晚了,小星星都怕冷回家了,睡吧,孩子!”末了,她也和孩子一同睡著了。
她像是有一個夢,夢見她在學校讀書時的日子,夢見梧桐樹葉上的星星,梧桐葉下的雨點,還有那古老的城墻邊的尋夢草。
她醒來,星星的花朵印在她的窗簾上。一個聲音,使她看見了那失去的日子:
尋夢草,
開著星星一樣的花。
尋夢草,開花在夢中。
(選自臺灣光啟出版社張秀亞散文集《北窗下》)
【賞析】
在燦若繁星的當代臺灣散文家中,張秀亞是一顆異彩獨放的明星,她是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曾著有十幾本散文集子,其作品在臺灣數度獲獎,并被譯成多種外文在海外出版。《星的故事》雖不能代表張秀亞散文創作的全部,但通過這篇玲瓏剔透的作品,我們還是能夠一窺她散文創作的獨特風采。
這是一篇追懷昔日人事、寄寓故國之思、親友之愛和抒發人生感悟的作品。“尋夢草,/開著星星一樣的花,/尋夢草,/開花在夢中。” 一節雋永的小詩中蘊著一個青春的故事。那是和星星、尋夢草聯接著的一段溫柔而傷感的情感經歷。在古城的長安街,曾經有過兩個年輕人,以星星為生命的象征,以種尋夢草寄托青春的憧憬。然而,當尋夢草綻放星星般的花朵時,種植的人卻都已走向相隔遙遠的地方。很多年以后,那節小詩又使她看見失去的日子。
張秀亞是一位以詩筆為文的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從意象的捕捉、意境的構成,乃至結構布局、語言運用,無不以詩美為追求目標。《星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追求。那節小詩的引入,既明示題旨,又點染情趣,并且構成了全文的意境。它同作品的清詞麗句相映生輝,使作品詩意盎然,韻味雋永。張秀亞十分注意語言的錘煉與妙用,“是誰教給她: 第一次抬起頭來,仰望星星?是誰告訴她:那像是一口口新鑿的井,可以汲引出甘美而沁涼的水? 是誰告訴她: 那像是山麓人家幸福的燈光,閃爍向對岸遲歸的行人? 是誰告訴她: 那更像是一點點晶瑩的淚,滴著無名的哀愁?”這一系列排比句式,構成了語音的復沓和詠嘆的旋律,還使感情的表達逐層加深、遞進,章法上也給人以韻律感,這實際上是用詩的語言寫散文了。除了語言的詩化,作者對意象的捕捉也同樣作詩意化的處理。“春來,那一道靜靜的長街,正是掛滿綠色圓片的畫廊。”這幾乎是典型的意象派詩句。沒有什么比這樣的意象更能刻劃出春天時分大街上樹茂葉盛,一片蔥綠的景象了。
在《星的故事》中,星星與尋夢草是作者的移情之物,帶有擬人化和情緒化的特征。“星星跌落下來,化成離別前夕的眼淚了”,“尋夢草的花朵,依稀也連同著那個變得蒼老了的青春的故事。”我國南朝梁代的文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人稟七情、應物斯感” 之說,這里的自然之物也不再僅僅是星星與尋夢草,而是作者心靈與感情的對應物。張秀亞以其靈敏的感覺,豐富的聯想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虛實結合是這篇散文的又一特色。對于那段感情經歷,作者采用了淡化的虛寫,并不在事情本身上多費筆墨。這種若有若無的藝術處理,反而為讀者留下更多雋永的回味。而對于帶有本質特征的星星與尋夢草,則重點刻劃,反復渲染,以盡其意。原本是“實” 的事情虛化了,而原本是“虛” 的情景則被實化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濟,渾然一體,顯示了作者的藝術表現力。
總的說來,《星的故事》是一篇情意繾綣、格調幽美、文采斐然的散文精品,反映了張秀亞詩情蔥蘢,筆致秀逸的藝術特色。
(施國英)
上一篇:現代散文欣賞·故都的秋
下一篇:現代散文欣賞·春天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