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這樣的陰沉,地是這樣的燥熱,我脆弱的心中,又是這樣蓄滿了煩悶和不安!
百無聊賴地走下樓來,四面八方熱烘烘的氣流立即洶洶卷來,團團將我圍定。哦,天空、大地,你們也有煩躁的時候嗎?
是的,偉大的自然也有焦躁煩悶的時候。看天是這樣黑,這樣陰霾密布,這樣氣咻咻地板著鐵青的臉;地是這樣渾沌,這樣不安,這樣蒸騰著灼人的氣焰。太陽是嚇得無影無蹤了,鳥兒、蟬兒、蟲兒,全都住了口,一個個都咽了聲息潛藏著。只有道旁的松枝柳條還堅守著足下的土地,但看它們病懨懨、蔫不唧的樣子,也知道它們正受著炙骨的煎熬,已是痛苦不堪了。
然而,煩躁的自然決不像煩躁的人生。造物主是頑強的、不屈的!看吧,烏云像漲潮的海濤,一陣接一陣地席卷過來、彌漫過來了,匯成了一支宏大浩蕩的部隊,那排山倒海、雷霆萬鈞的氣勢,顯然要一掃天地間的全部抑郁與沉悶;閃電的先頭部隊已奔赴戰場了,這兒一道、那兒一道地射出憤怒的目光,如同利劍快斧、刀光火影;悶雷已在天際隆隆地響著,一聲比一聲響亮,一聲比一聲高昂,漸漸地,如同排空的怒濤,由遠而近、由弱而強地翻著、滾著過來了。剎時,閃電亂劈、雷聲大作,暴雨——造物主憤怒的眼淚,就要漫天傾灑而下了!
我被這偉大的氣概懾住了,一反過去脆弱、怯懦的秉性,迎著電閃雷鳴,迎著即將傾盆而下的暴雨,勇敢地前行了。
前面,與高樓相接的天空,突然炸開了一聲驚雷!緊接著,仿佛魔幻一般,蒼穹上聳起了一片連綿的險峻的峰顛!啊,這樣峻峭、這樣挺拔、這樣綿延不絕的群峰,竟是屹立在天穹上的!竟是黑的云、褐的云、灰的云幻成的!看它們,峰巒重重疊疊,此起彼伏,如潮似涌;峰顛高高昂起,突兀奮迅,峻至天表。那傲然聳立于天際的雄姿、冷眼掃視大地的神態,令人想起巨人高聳著的威嚴的雙肩,天帝擰聚著的憤激的眉峰。那深深淺淺的黑的、褐的顏色,更使這千山萬壑少了地上青山的嬌媚,多了天宇峰巒的莊嚴與偉岸!呵,是地上的險峰搬上了天穹,還是閃電劈開了天幕,把天神棲息的峰巒泄露了出來?……莫非,這傲然聳立的群峰,是造物威嚴與憤怒的顯示?
果然,一道長長的閃電劈了下來,雷聲又作了!漫天漫地傾下了如潑的暴雨!嘩嘩嘩,轟轟轟,砰砰砰……到處是急雨,到處是積水!天空、大地、高樓,全部沉浸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了……暴雨急急地傾倒著自然的煩躁,宣泄著造物的愁悶,暴雨使沉悶窒息的大地,一變而為活潑、熱烈的海洋了……
我興奮地在密匝匝的雨簾中穿行著。心頭的煩躁郁悶,不知什么時候,已飛濺得無影無蹤了。——雨還在不停地下著,然而,已經可以預見雨后清新美麗的世界了:天空復歸湛藍,藍天架起彩虹,天地迎回滋潤,空中彌漫著溫馨。大自然以痛苦的掙扎、緊張的搏斗戰勝了自己,又將恢復寧靜,恢復平和了。
勇敢而智慧的自然呵!
“小小的窗欞窒息了多少黯淡的心靈?窗外,卻是一片廣袤清新的世界。”——這段剛剛冒出來的文字,此刻和著風聲、雨聲,又清晰地顯現在我的心幕上了……
(1984年《散文》11月號)
賞析如果你以為這是一篇純粹寫景的隨筆那你就錯了,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以景喻情、情景共融的隨筆。在這篇文章中,景物不再僅僅是印證抒情主體情緒的附屬物,在作者心目中,大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存在方式的生命有機體,它也有陰晴圓缺、焦躁煩悶,但大自然排譴苦悶的方式卻與人類大有不同,它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啟示著人類、教育著人類,是一種活的自然。
隨筆、小品恰如它的名字一樣,是不拘題材的。本文的入題非常簡潔,同時擺出了一組相互映襯的意境:“天是這樣的陰沉,地是這樣的燥熱,我脆弱的心中,又是這樣蓄滿了煩悶和不安!”物我同一。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一句話中作者的處理方式是頗有意味的,陰沉、燥熱的天、地既不是我的煩悶與不安的催化劑,也不是說明我的心緒的對應物,而是有著獨立的地位,天、地的陰沉、煩躁和我的煩悶、不安似乎各有苦衷。這和以往寫情繪景的方式有很大區別,在這里景不再是附屬,它有著自己的情思。同時“我脆弱的心”一句為最后的頓悟埋下伏筆,留下余地讓讀者感悟天、人對同一“情緒”的不同處理方式。
文章的主體部分具體描寫天的苦悶,著重寫造物主的頑強不屈。它排譴苦悶的方式絕不似人類的孤芳自賞、暗自神傷或自戀于孤獨之中,而是雷霆萬鈞的發泄,作者筆下的云的峰巒是傲然聳立于天際、冷眼掃視大地的,怒濤排空,閃電“射出憤怒的分云。如同利劍快斧、刀光火影”;而到傷心處地絕不吝惜傾灑自己那憤怒的眼淚,這景象訴說著一種生活方式:敢愛、敢恨的戰斗人生。在緊張的搏斗和痛苦的掙扎中大自然戰勝了自己,又恢復了往日的湛藍與溫馨。這表明神奇的造物主寧愿以憤怒來排譴自己的苦悶,也不愿永遠處于平靜的陰沉與燥熱中,這是一種進取的戰斗的瀟灑的生活。
與此相映照的是人的生活方式。本文寫人的生活方式是虛寫,作者只用幾句點睛之筆含蓄地點明了人和大自然排譴“愁緒”在方式上的不同,并讓大自然啟示人們什么是詩意的生活方式。大自然是在戰斗和搏殺中證明自身,是頑強不屈的,而人卻總把自己隔絕在“小小的窗欞”中,脆弱地生活。作者渴望前一種生活,因為他寧愿毫無遮攔地在“密匝匝的雨簾”中盡情地穿行,隨著情緒的任意的發揮,我的煩悶也已無影無蹤。在雨中可以少受限制,盡情地享受自然的賜予:“迎著電閃雷鳴,迎著即將傾盆而下的暴雨,勇敢地前行”。在這里不必瞻前顧后,沒有怯懦和脆弱,成為一種瀟灑的生活。讀這篇文章,讀者會感受到那種在酣暢淋漓的搏斗中生活的力量,并渴望一種無拘無束的生活,因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小小的窗欞只會窒息人的心靈并使之趨于暗淡。
本文在藝術上也是一篇富有詩意的美文,無論寫景還是狀物,作者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優美的語言,給予了我們一個又一個內涵豐富的意象,令我們留連忘返。作者很注重字詞的錘煉,比喻新奇、貼切,如“閃電”是“憤怒的目光”,“暴雨”為造物主憤怒的“眼淚”,“云峰”似天帝“憤激的眉峰”,給人以清新之感。在結構上本文頗富匠心,全文起首寫天、地與“我”情緒的同一,中間部分寫大自然傾泄感情的方式給我的啟示和影響,最后一段寫“窗欞”里的生活的局限性,而外面卻是清新、廣袤的世界。層層推進,令讀者豁然開朗,同時篇首欲設的伏筆(“我脆弱的心”)在這里得到照應,讓人回味,含義深遠。這是一篇頗有哲理韻味的散文。
上一篇:《捕蟹者說》原文|賞析
下一篇:《啊,令人神往的波特美朗半島》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