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寫完《干校六記》,把稿子給我看了一遍。我覺得她漏寫了一篇,篇名不妨?xí)憾椤哆\動記愧》。
學(xué)部在干校的一個重要任務(wù)是搞運動,清查“五一六分子”。干校兩年多的生活是在這個批判斗爭的氣氛中度過的;按照農(nóng)活、造房、搬家等等需要,搞運動的節(jié)奏一會子加緊,一會子放松,但仿佛間歇瘧,疾病始終纏住身體?!坝泟凇保坝涢e”,記這,記那,都不過是這個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
現(xiàn)在事過境遷,也可以說水落石出。在這次運動里,如同在歷次運動里,少不了有三類人。假如要寫回憶的話,當(dāng)時在運動里受冤枉、挨批斗的同志們也許會來一篇《記屈》或《記憤》。至于一般群眾呢,回憶時大約都得寫《記愧》:或者慚愧自己是糊涂蟲,沒看清“假案”、“錯案”,一味隨著大伙兒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就像我本人)慚愧自己是懦怯鬼,覺得這里面有冤屈,卻沒有膽氣出頭抗議,至多只敢對運動不很積極參加。也有一種人,他們明知道這是一團(tuán)亂蓬蓬的葛藤帳,但依然充當(dāng)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蘆案”。按道理說,這類人最應(yīng)當(dāng)“記愧”。不過,他們很可能既不記憶在心,也無愧怍于心。他們的忘記也許正由于他們感到慚愧,也許更由于他們不覺慚愧。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愿記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凈。慚愧也使人畏縮、遲疑,耽誤了急劇的生存競爭;內(nèi)疚抱愧的人會一時上退卻以至于一輩子落伍。所以,慚愧是該被淘汰而不是該被培養(yǎng)的感情;古來經(jīng)典上相傳的“七情”里就沒有列上它。在日益緊張的近代社會生活里,這種心理狀態(tài)看來不但無用,而且是很不利的,不感覺到它也罷,落得個身心輕松愉快。
《浮生六記》——一部我很不喜歡的書——事實上只存四記,《干校六記》理論上該有七記。在收藏家、古董販和專家學(xué)者通力合作的今天,發(fā)現(xiàn)大小作家們并未寫過的未刊稿已成為文學(xué)研究里發(fā)展特快的新行業(yè)了。誰知道沒有那么一天,這兩部書缺掉的篇章會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補足填滿,稍微減少了人世間的缺陷。
1981年12月
(1981年三聯(lián)書店《干校六記》)
賞析錢鐘書是一位文品和人品都為世人所稱道的學(xué)者和作家。這篇短文是他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和高貴品格的一個體現(xiàn)。
本文是作家讀了《干校六記》后的感慨實錄,也可看成是《干校六記》的一篇序文。楊絳的《干校六記》,記述了她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磨難生活。全文分六篇:《下放記別》、《鑿井記勞》、《學(xué)圃記閑》、《“小趨”記情》、《冒險記幸》、《誤傳記妄》。錢鐘書認(rèn)為:“我覺得她漏寫了一篇,篇名不妨?xí)憾椤哆\動記愧》”?!缎∫返淖髡呔汀坝浝ⅰ边M(jìn)行深入的抒寫,時而分析,時而記敘。從這點上來說,我們也不妨把《小引》作為《干校六記》的補遺。
開頭一句,下筆自然,開篇扣題。毫無造作和生硬之感。這與那些八股文章對照,使人倍感親切。接著交代《六記》的事由,剖析深刻,見解精到?!啊泟凇?,‘記閑’,記這,記那,都不過是這個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边@個大背景就是“文化大革命”,就是當(dāng)時的那場“運動”。“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災(zāi)難,它使多少人遭受凌辱和折磨,又使多少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作家的眼光是睿智的,批判鋒芒是犀利的。從作家對運動中三種人的分析,我們深為作家的自我批判精神所感動,也為作家對第三種人的層層深入的剖析和嘲諷所嘆服。從那佯謬的語句中,作家活畫出了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發(fā)跡的人的丑惡靈魂。
樸素?zé)o華的文字,含蓄幽默的語言,蘊含不露的情感是本文的顯著特點。文章的主旨是批判“文化大革命”,批判“四人幫”及其打手。作家在文中并沒有大聲呼喊和直接落筆,而是通過對“記愧”的抒發(fā),或漫談,或分析,讓讀者通過這些蘊含深意的文字去品嘗,去領(lǐng)會。幽默、含蓄的語言有助于作家思想感情的委婉表現(xiàn)。如作家對那些“旗手、鼓手、打手”的“愧”與“不愧”的評析,讀來平實而帶幾分幽默,嘲諷之中是不失其犀利的。
上一篇:《耐力》原文|賞析
下一篇:《豐子愷漫畫選繹》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