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①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②,口不觸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③。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④。”此言雖小,可以諭⑤大也。
(《史記·李將軍列傳》)
注釋①“傳曰”句——傳,漢代稱先秦諸子的著作。引文出自《論語·子路》。②悛悛如鄙人——悛悛(xunxun),同“恂恂”,淳厚質(zhì)樸的樣子。鄙人,山野之人。③“誠信”句——誠,真。信,取信。士大夫,古代指官僚階層的人。④“桃李”二句——意謂桃李雖然不會說話,但以其芳香吸引人們賞愛,以至在其下面踩出一條小路。⑤諭——通“喻”。
賞析司馬遷所著《史記》,在每一傳記人物后附有一篇短文,少則幾十字,多則數(shù)百字,發(fā)表他對這一歷史人物的看法,后人稱之為“贊”。此后,史家多所沿襲。有人說:“《史記》諸贊,語簡而意暢,以千里之足回旋于蟻蛭中而不亂,其材無所不可。”(齋藤謙《拙堂文話》)優(yōu)秀的傳贊,確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攝取在簡約的贊語之中,獨自構(gòu)成一篇美文。本篇傳贊雖寥寥數(shù)語,將李將軍的人品,畫龍點睛地勾畫出來,是一篇謹(jǐn)嚴(yán)精致而寓意深邃的小品。
西漢名將李廣,猿臂善射。文帝時,以擊匈奴有功封散射常侍。景帝、武帝時,任隴西、北地等郡太守。元光元年(前134)為衛(wèi)尉,后任右北平太守。先后與匈奴70余戰(zhàn),以勇敢善戰(zhàn)著稱,匈奴稱之為“飛將軍”,數(shù)年不敢犯界。元狩四年(前119),隨大將衛(wèi)青擊匈奴,以失道被責(zé),含憤自刎。他身為“將軍”,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并在危難中身先士卒,故而深得軍心,并為天下人所敬慕。
贊文說李將軍淳厚樸實,如山野之人,口不能講動聽的言辭,卻能博得士大夫的鐘愛,就在于他忠厚誠實。這無疑是對那些巧言令色的浮華之士的譏薄,也是對當(dāng)時淫靡世風(fēng)的諷喻。李廣生前屢建奇功,死后天下人為之哀慟,卻不能爵祿高登。然而無言的桃李,即使橫遭摧折,但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不會凋落的。那些夤緣攀附之輩,縱然一時飛黃騰達,裂土封侯,后人誰還記得他們?縱然記得,不過是罵名而已。
作者以寫史之筆,將深婉之情發(fā)之于簡約的贊嘆。尤其是結(jié)尾的詠嘆,讀之令人掩卷沉思。小品的精神就在于言近旨遠,引人遐想。本文就是如此,堪稱小品的上乘。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圣琵琶》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