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反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鵲〔金波,指月光。鵲,漢代宮觀名,此句謂月光下的宮觀更美麗。〕,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云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題解 南朝齊武帝永明九年(491年)到十一年(493年),謝朓在荊州任隨王蕭子隆的文學(官職名),因有人密告朝廷,稱謝朓“年少相動”,朝廷敕令其返都(建業)。此詩為謝朓離開荊州,已快到都城的時候所作。暫使,暫時行役,謝朓此時還以為只是短暫離開荊州。下都,指建業,因其地處下游。新林即新林浦,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都城建業。西府指荊州隋王府。此詩作于493年。
簡析 該詩工于發端,錯綜今古,一唱三嘆,把自己憂懼讒忌,遠離知己友人,又欣賞戀慕繁華京都,以及最終仍然企羨輕松自由的內心變化,與附著的江山、宮闕景觀,層次清晰地一氣呵成,給人蒼勁雄渾而又沉郁頓挫之感。
上一篇:《望武昌二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入峽次巴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