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1],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2]。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3]。
【賞析】
這是被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可以說,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沒有一首像本詞那樣有這么深遠的社會影響,也從來沒有像本詞那樣具有激奮人心、鼓舞將士上戰場殺敵的力量。
上闋抒發詞人為國立功滿腔忠義奮發的豪氣。起句突兀,一個“怒”字氣壯山河,奠定全詞昂揚的基調。“抬望眼”承“雨歇”而來,詞人俯仰天地,一腔熱血激蕩浩氣迸發,全從“長嘯”中見。“三十”二句寫自己的宏誓和決心。“莫等閑”二語已“為千古箴銘”,自勉勉人,愛國之情溢于言表。
下闋抒寫了詞人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開頭四個短句,三字一頓,一錘一聲,裂石崩云,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懷,令人扼腕。“駕長車”一句豪氣直沖霄漢。在那山河破碎、士氣低沉的時代,這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激勵力量。“饑餐”“渴飲”雖然夸張,卻表現了詞人足以震懾敵人的民族的英雄主義氣概。結句語調陡轉平和,表達了詞人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誠之心。肝膽瀝瀝,感人至深。全詞如江河直瀉,曲折回蕩,激發處鏗然作金石聲。
【注釋】
[1] 靖康恥:指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京師和中原淪落,徽欽二宗被擄往金國的奇恥大辱。
[2] 賀蘭山:在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這里借指金國的核心地。
[3] 天闕:皇宮,朝廷。
上一篇:《張元干·滿江紅·豪放詞》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滿江紅·豪放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