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仁錫
大江中一筆判吳楚,吸江海,如高才生,滔滔無擇言,其筆雄渾而奔放;一筆闖飛仙之窟,挾萬丈云霞,呼三詔精爽,其筆幽寄而峭兀。故金山有筆,寫波濤,亦寫牙籌。其僧如妓,其廬如市,筆自不俗,用筆者俗之爾。焦山無筆,如讀萬卷書不作一篇文字,如待詔金馬門,十問不一答,非體也。焦山宜蒲柳,宜葵菜病僧,宜黃葉。入山惟見挑水道人,洗菜老僧,惟聞經聲、鳥聲、水聲。十六年前,與何孺龍共坐水晶庵,絕去藥餅,沉疴頓愈。再讀書松寥閣,閣主人見源煮豆腐,夜半披衣,與冶凈、孺龍跳蕩海門。月吐四更,則萬如燒紅桔一蘿,而待我于云聲庵竹籬之下。以此風風雨雨,思思不置。丙寅服闋重來,初棹金山石,予置浮玉十廊,山起五州,予與冶凈開山構廬,遙挹山容,接萬頃天杯,因笑世人知三山,不知五州。是日,放舟焦山,五色云起,俄見墻下風帆,錯疑塔影欲移,急詢山頭著筆處,嶷然作勢。或曰圌山重鎮,稱江上羽林,上宵旰求治,鞭撻四夷,此地不可無一筆。而予有感于用筆之難,在古人有李衛公筆,今北固之上,鐵筆一枝,有余勁哉。
——《陳明卿集》
塔本像筆,穎銳挺直,下圓上尖,久立不輟,閱盡滄桑。而鎮江金、焦二塔又立于長江之濱,如兩枝蘸水狼毫,各擅風流。所以作者神游八極,突發奇想。
金山塔壯偉峻拔,如豪俠手中凌云健筆,雄渾而奔放,焦山塔幽奇峭兀,如真人隱士超塵之筆,獨繪飛鳥云霞,林風帆影。同是一處江山,同是一番經歷,氣派、格調竟如此不類,看來塔像筆,亦像人,千塔千面。
有山有水而無立塔,精神無從表現,焦山塔一倒,焦山“如讀萬卷書不作一篇文字,如待詔金馬門,十問不一答,非體也”。正如有生活還要有文學,有才華還要能實現,塔又是山水精神的體現。然而有筆不等于萬事俱備,還要會用。金山原本氣概非凡,志高意遠,久之,漸生俗氣,“其僧如妓,其廬如市”,雄心不存,豪氣全銷,“筆自不俗,用筆者俗之爾”。同樣一枝筆也會寫出完全不同的歷史,作出格調迥異的文章,俗與不俗,壯與不壯;或仕或隱,有成有毀,全在運筆者自己。于是作者不由感嘆“用筆之難”。北固山頂有一唐代名臣李德裕立下的鐵塔,錚錚有力,像一座永世不廢的紀念碑,嶷然作勢,千古不變。一筆寫出兩種精絕文章:體內與體外,精神與現實。不但金山為之失色,連焦山的超塵脫俗也頓時黯然無光,這是塔、筆、人三而一的典范,是作者真正仰慕之所在。文章由塔而筆,由筆而人,一片壯烈之心到此才和盤托出,一段精光終于投射下來。
上一篇:《醉翁亭記·〔北宋〕歐陽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重答劉秣陵沼書·〔南朝·梁〕劉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