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1]。
蟲毒不螫[2],
猛獸不據[3],
攫鳥不搏[4]。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朘作[5],
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嗌不嘎[6],
和之至也[7]。
知[精]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
謂之不道,
不道早已。
【注釋】
[1]赤子:剛剛降生的嬰兒。
[2]螫:毒蟲子用毒刺螫咬人。
[3]據:猛獸用爪抓物。
[4]攫:用腳爪抓取食物的鳥。搏:鷹類用爪擊物。
[5]朘:男孩的生殖器。
[6]嘎:聲音沙啞。
[7]和:陰陽兩氣合和的狀態。
【譯文】
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嬰兒,
有毒的蟲不蜇咬他,
猛獸不傷害他,
兇猛的鳥獸不攻擊他。
骨軟筋柔的小手握東西很牢固。
小孩雖然不知男女交合之事而小生殖器卻常勃起,
這是精氣極為充足的緣故。
整天哭叫嗓子卻不沙啞,
這是由于和氣極為旺盛的緣故。
陰陽兩氣統一是和氣,
了解和氣就是明。
有益生命就是祥,
心中使氣叫強。
事物過分強壯會走向衰老,
這都叫違反了道的法則,
不遵守常道就會很快消亡。
【解析】
這一章主要講人的最佳狀態,它是一個人把無為大道修煉到最高程度后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進入到無我和忘我的赤子狀態。老子用極其夸張的手法將道德蘊涵十分深厚的人比喻為赤子,赤子會怎樣呢?赤子無我、無為、無欲,他不會去傷害任何事物或人,所以任何事物也不會對他造成傷害。老子言稱毒蟲不蜇他、野獸不咬他、惡鳥不攻擊他,為什么柔弱可欺的嬰兒卻獨能免遭傷害呢?這是我們心存的疑惑,我們再對初生的嬰兒的特征作進一步的探討。
初生的嬰兒無知無欲,不知道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邪惡和矛盾,可以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他除了滿足本能的需求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他根本沒有思想,也沒有欲望,前面的章節中老子論述了真正的富有就是無欲無求,嬰兒的狀態是最富有的狀態。我們成人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只有修煉到道德深厚的人才能像赤子一樣無欲無求,心無雜念。
在老子看來,嬰兒雖然無欲無爭奪,但他并不軟弱,看嬰兒的表現吧,他的小手很柔軟但很有勁,握東西很牢固,我們用勁也無法將其分開,用老子的話就是“骨弱筋柔而握固”。
老子也就嬰兒的生殖器的特征進行了描述,他說嬰兒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殖器的功用,但他常常堅挺勃起,一點也不知疲倦。正因為他的無知所以他才會如此。
我們成人多講幾句話就會口干舌燥、聲音沙啞,而嬰兒卻不同,他盡管高聲長嚎也不會聲音沙啞。這是為什么呢?老子認為嬰兒的生命力是強大的,而他之所以強大,就因為他還處于無為的狀態中。這種狀態雖然并沒有強大的表現,卻是生命力充沛的標志,是身體里的中和之氣充足的象征,老子稱其為理想的生存狀態。這種理想的生存狀態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只有潛心修煉大道,我們才能合乎大道,才能和大道同步,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日趨達到這種最佳的生存狀態。
人不可能永遠保持在赤子階段,人要成長,這是無法扭轉的客觀規律,誰也改變不了。我們可以改變很多東西,而唯獨改變不了的是我們的成長,我們要一天天地長大、要娶妻生子、要面臨衰老和痛苦的死亡,我們要踏入社會、要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我們也變得世故甚至狡詐。雖然我們不情愿,我們渴望純真,但我們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用隨大流的生存方式,又加之我們自身的弱點,我們無法克服自己的欲望,因此我們變得驕氣、霸氣、躁氣,而唯獨缺少了與生俱來的和氣。
老子最后指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這是一種客觀規律,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發展到頂點都會跌落到原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物極必反”。老子說事物發展到強壯的階段,就是因為它不能遵守赤子的和氣之道,不遵守這個道理就會早早衰亡。老子將人作為最有力的證據,人在嬰兒時期,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他無欲無求,正因為他無欲無求,不對任何事物造成傷害,所以他也不會受到外物的傷害,處于絕對的安全中。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私心也隨之膨脹起來,他變得多疑、患得患失,因此各種壞情緒也就不期而至了,痛苦折磨得他喪失了生活的勇氣,過早地衰亡也就成了必然。
再看老子在此章節中蘊涵的“物極必反”理論,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限度,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走向它的反面,事物強壯到極點就必然會走向衰亡。這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必須把握好一個度,不然就會走向反面。
經商之道
李嘉誠審時度勢見好就收
李嘉誠在1998年長江集團周年晚宴上,道出了他的一句至理名言:“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這是他多年以來“見好就收”策略的最佳注解,也是李嘉誠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即“拿得起,放得下”。李嘉誠正是善于把握“見好就收”,才使他在商戰中百戰百勝。
世事無常,變幻莫測,時代的興衰交替,以及商品、技術的不斷革新,都顯示出社會是動態的,生意人必須不斷地向前,否則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李嘉誠靠生產塑膠花掘得第一桶金,成為“塑膠花大王”,并賺了一大筆錢。然而,物極必反。早在李嘉誠開發塑膠花之前,他就預見到塑膠花終究會跟不上社會發展的快節奏,只能風行一段時間。
人類崇尚自然,而塑膠花無論如何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作為塑膠業的“大哥大”,長江公司雖然擁有穩固的大客戶,但是當時整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最后走向萎縮,已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這樣,競爭勢必日益殘酷。此外,越來越多的因素也在向李嘉誠敲響警鐘。
1972年,塑膠業的從業人員達到香港勞工總數的13.2%,塑膠企業達3359家。李嘉誠從海外雜志上了解到,歐洲北美的塑膠花已被掃地出門。國際塑膠花市場正轉移向南美等中等發達國家。香港也出現過幾次塑膠花積壓。
對此,李嘉誠早有心理準備,他見一葉而知秋,見微而知著。他深知長江在塑膠業的地位和信譽是無價之寶,所以采取一種無為而治的態度,讓其自由發展。他將主要精力和心血投注于締造以地產為龍頭的商業帝國。
該投入的時候就要果斷地投入,該撤出的時候就應義無反顧地撤出,否則就會窒息而死。敢于放棄的商人才能前進。
因此,商人應該對自己所從事行業的前景有清醒的認識。做生意往往受非人力所能為的客觀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商人能夠明察善斷,占盡先機。像李嘉誠這樣,他最早進入塑膠花領域,賺了一大筆錢后,審時度勢,急流勇退,無論是進是退,都占盡先機。
思科公司過分自信跌入深淵
2001年3月,讓人無法相信的事發生了:一落千丈的銷售業績迫使思科公司吞下250億美元的閑置庫存,并且裁員8500人。思科公司可是人們追捧的對象,是成功的象征,為什么會遭此劫?
在科技股熱潮時備受追捧的思科公司,盡管后來其股價狂跌,需求下降,同類相繼受挫,整個科技股要跌落的跡象日益明顯,但總裁錢伯斯覺得,既然思科以往能連續40個季度保持增長,不信將來保不住這個勢頭,因此過分強調“對前景充滿信心”,在2000年12月仍預測有50%的年增長。
2001年的春天,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思科遭受了突如其來的重挫,而且非常驚人——不僅速度非常快,而且數字非常大(它的股票一年之內跌了88%)。而人們之所以感到太突然是因為他們過分相信基于一個能量被過分夸大了的信息技術系統:在互聯網狂潮的喧囂鼓噪中,人們覺得這個系統完全能夠讓思科的經理們“適時”地掌握供給與需求,保證他們能夠作出精準的預測。結果呢?技術的確是偉大高明的技術,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可預測卻失靈了。為什么?因為思科的經理們從來就沒有考慮過萬一這個預測模型當中一個關鍵的假設不成立的時候方程的結果會怎樣。這個假設就是:增長。也難怪啊,一家已經連續40個季度保持增長的公司,你有什么理由懷疑它的明天會更輝煌呢?
不但如此,而且到了已經有明顯的跡象表明大事不好的時候,思科的管理者們還陶醉在這個玫瑰色的假想之中。公司的客戶開始倒閉,供應商們也在發出警告:需求可能會萎縮,競爭對手紛紛落馬,甚至連華爾街都在懷疑網絡設備市場是否已經急轉直下。而此時思科在想什么?“對于整個行業以及思科的未來,我從來沒有什么時候比現在更加樂觀。”這是2000年12月約翰·錢伯斯的原話,當時他還在預測第二年公司的業績又會有50%的增長。
由于錢伯斯的過分自信,思科公司的管理人員過分相信由不成立的假設推出來的預測,思科公司的全體員工忽略了他們覺察到的一些不對勁的跡象,把它置之腦后。直到最后他們碰上了一樁強烈到無法忽略、清晰到無可辯駁,痛苦到無可置疑的事實,他們才從美夢中醒來。可已經遲了,思科公司已跌入難以自拔的深淵。對于曾經雄心勃勃的錢伯斯來說,何時能結束這場悲劇,他也無從知曉。
上一篇:道德經全集《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釋義
下一篇:道德經全集《第五十八章·福禍倚伏》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