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注釋】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鎮江市東北北固山上,面臨長江,又名北顧亭。千古江山:歷史悠久的大好河山。覓:尋找。孫仲謀:孫權字仲謀,三國時吳帝,曾建都京口。舞榭歌臺:歌舞的臺榭。榭:臺上的屋子。風流:杰出、有影響的意思。此指英雄業績及其遺風影響。尋常巷陌:普通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其先祖由彭城移居京口。劉裕在京口起兵,平定桓玄叛亂,北伐滅南燕后秦,后推翻東晉,自立為帝。金戈鐵馬:形容隊伍雄壯。金戈:金屬長槍。鐵馬:披鐵甲的戰馬。“元嘉”三句: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據《宋書·王玄謨》載,劉義隆聽了王玄謨陳述北伐之策,便“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于是元嘉年間命王玄謨草率北伐,失敗,北魏軍隊追至長江邊,聲言渡江,使劉宋都城震恐。劉義隆曾寫詩云:“惆悵懼遷逝,北顧涕交流。”(見《宋書·索虜傳》)元嘉:劉裕之子宋文帝劉義隆年號(424-453)。草草:草率馬虎。封狼居胥:北伐立功的意思。狼居胥,山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還。封山,筑土為壇,祭山神以紀念勝利。贏得:落得。倉皇北顧: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驚惶失色。“四十三年”三句:從1162年辛棄疾歸南宋到1205年,正好43年。1162年辛棄疾投歸南宋,途經揚州,曾眼見金兵在揚州一帶燒殺的戰火。烽火,本指邊防有外敵入侵時點燃的報警之火,此指金兵燒殺的戰火。可堪:何堪,哪堪,不堪。回首:回顧。佛貍祠:佛貍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拓跋燾擊敗王玄謨的軍隊后,率兵追到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宮,后稱佛貍祠。神鴉:吃廟里祭品的烏鴉。社鼓:每年春秋兩次祭祀土神,稱為社日。社鼓,即社日祭神時的鼓聲。“憑誰問”二句:廉頗為趙國名將。趙悼襄王時奪了廉頗的兵權。后來,趙數困于秦,想起用廉頗,廉頗也想再為趙國效力。趙王派使者探看廉頗尚可用飯否。廉頗為之飯一斗米、肉一斤,披甲上馬,以示可用。趙使者接受了廉頗之仇郭開的賄賂,回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憑,靠。這兩句是以廉頗自比,表示愿意為國效力,但不被重視,處境連廉頗都不如。
【鑒賞】
這首詞寫于寧宗開禧元年(1205),詞人時年六十六歲,任鎮江知府。
詞的上闕,登樓遠眺,觸景生情,詞人不從空間著眼寫江山勝境,卻從時間角度入筆,寫江山的歷史。感慨江山千古依舊,而人事卻面目全非。而今國事多艱,正值用人之際,可是哪里去找像孫權一樣大有作為的英雄啊!用一“覓”字,頗有深意。對這樣的英雄人物,不能坐等,而應主動求索,流露出無限向往與崇敬的感情;然而普天之下竟無覓處,又表現了對南宋朝廷的深刻諷刺與憤慨。不僅英雄人物無處尋覓,就連他們所創造的英雄業績,他們那種積極奮斗、勇于進取的精神,又何嘗能夠存留至今呢——都被“雨打風吹去”了。“風雨”暗指社會的風雨。一個“總”字說明,英雄業績的葬送不是個別的歷史現象,而是一種普遍規律。這個掩映在夕陽殘照里的草樹雜生的荒涼街道,就是劉裕曾住過的地方,“人道”二字說明,荒涼到了需要別人指點才能依稀辨認的程度。勛業卓著、氣吞萬里的劉裕身后卻如此凄涼!表達了詞人對英雄人物的欽慕和對英雄事業后繼無人的感慨,蒼涼沉郁的氣氛也由淺而深。
詞的下闋引典抒情。元嘉年間,文帝劉義隆大意輕敵,草率出兵北伐,落得個倉皇而逃。進而,又用四十三年前親見的事實,向南宋統治者指出草率出兵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四十三年”“猶記”得的往事,可見其狀之慘烈,其情之深厚。“可堪回首”把思路轉向現實。佛貍祠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上,為南宋所轄,是宋金對峙的前沿地區。由于南宋朝廷長期奉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致使人民斗志松懈,在異族皇帝廟前,鴉飛鼓響,祭神活動正進行得熱鬧,看不到一點抗戰的氣氛。前沿地區如此,大后方更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現實,不做充分準備,不做細致的工作,怎么能與金兵對敵呢?表現了詞人對草率北伐的擔憂。廉頗還被趙王想到他、派人探望他,而自己四十多年來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重視,致使壯志難酬。“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流露了懷才不遇的悲憤,在無限感慨中結束了全詞。
這首詞熔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寫得蒼涼悲壯。陳廷焯說:“辛稼軒,詞中之龍也,氣魄極雄大,意境極沉郁”(《白雨齋詞話》)。詞里運用了很多典故,以古論今,蘊含豐富,貼切巧妙,沒有一點斧鑿痕跡。更重要的是,辛棄疾巧妙地借京口這個軍事要地引用歷史典故來申述自己抗金的軍事策略,表現出深謀遠慮的宏偉韜略。時勢造英雄,時勢又作弄人!辛棄疾處于亂世,身負管(仲)、樂(毅)之才卻不能盡展其用,一腔忠憤,無處發泄……故其慷慨悲歌,沉郁頓挫。全詞將詞人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和懷才不遇的感慨,反復渲染、反復詠嘆,余味悠長,令人動容。這是辛詞感人彌深、光彩熠耀的重要原因。
此詞是辛詞的代表作之一,在一首詞中能夠把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如此完美,難怪楊慎將其列為辛詞中的“第一”。陳廷焯盛贊此詞“句句有金石聲音,吾怖其神力”(《白雨齋詞話》)。李佳說“此闕悲壯蒼涼,極詠古能事”(《左庵詞話》)。
上一篇:范成大《憶秦娥·樓陰缺》宋詞賞析
下一篇:姜夔《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