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謝榛提出的詩歌創作方法。他在《四溟詩話》中說:“或問作詩中正之法。四溟子曰:‘貴乎同不同之間:同則太熟,不同則太生。二者似易實難,握之在手,主之在心。使其堅不可脫,則能近而不熟,遠而不生。此惟超悟者得之。”“同而不流于俗,異而不失其正”。謝榛說的“同”與“不同”,指作詩學習古人而又不蹈襲古人,頗含辯證思想。可見他提出的中正之法,包括事物相反相成的關系。關于作詩的遲速,他說:“夫才有遲速,作有難易,非謂能不能爾。含毫改削而工,走筆天成而妙;其速也多暗合古人,其遲也每創出新意;遲則苦其心,速則縱其筆。若能處于遲速之間,有時妙而純,工而渾,則無適不可也。”關于“奇”“正”的關系,他引李靖的話:“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斗將也。奇正皆得,國之輔也。”他以詩人作喻,認為李賀奇而不正,白居易正而不奇,寫詩要如同李杜,既“發言平易而循乎繩墨”,求法之正;又“發言雋偉而不拘乎繩墨”,出法之奇。“平易而不執泥,雋偉而不險怪,此奇正參伍之法也。”謝榛說的“中正之法”,并不是折中調和,他一般總是指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奇和正,他強調“以正為主”,“正者,奇之根;奇者,正之標,二者自有重輕”。
上一篇:《作詩不特空言而已》詩詞評論技巧
下一篇:《作詩之大旨有四》詩詞評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