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陳繼儒提出的關于詩人作詩與治國的關系的見解。陳繼儒《佘山詩話》載:元結任道州刺史,正當兵亂之后,賦稅煩重,民不堪命,于是作《舂陵行》以達下情。詩末道:“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詩。”據史書元結傳考證,元結執政期間,因人民十分困苦,不忍加重賦稅,“嘗奏免稅租及和市雜物十三萬緡,又奏免租庸十余萬緡”,流亡在外者盡歸故土。陳繼儒據此說,“乃知賢者所存,不特空言而已。”陳繼儒這一解釋指出,進步的詩人,不僅用詩來表達人民的呼聲,還通過自身的社會實踐,為人民造福。
明人陳繼儒提出的關于詩人作詩與治國的關系的見解。陳繼儒《佘山詩話》載:元結任道州刺史,正當兵亂之后,賦稅煩重,民不堪命,于是作《舂陵行》以達下情。詩末道:“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詩。”據史書元結傳考證,元結執政期間,因人民十分困苦,不忍加重賦稅,“嘗奏免稅租及和市雜物十三萬緡,又奏免租庸十余萬緡”,流亡在外者盡歸故土。陳繼儒據此說,“乃知賢者所存,不特空言而已。”陳繼儒這一解釋指出,進步的詩人,不僅用詩來表達人民的呼聲,還通過自身的社會實踐,為人民造福。
上一篇:《作詩不必句句著題》詩詞評論技巧
下一篇:《作詩中正之法》詩詞評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