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打不著狐貍鬧身臊》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打不著狐貍鬧身臊
拼音:dǎ bu zháo hú li nào shēn sāo
沒逮住狐貍,倒沾上狐臊味兒。比喻想做事情沒干成,反倒惹來麻煩。例如
“你要非去告,我也攔不住,但只是你不能單為這錢的事兒,那樣人家會說你是沒拿著補助心懷不滿,有意造書記的謠兒,何必打不著狐貍鬧身臊!”(《琵琶行》19章)
或作[打不成狐貍,白撩一身臊]。例如
他這時候也不害怕了,也不發愁了,口口聲聲說有王爺替他作主,頂厲害不過落一個革職留任的罪名,遇巧了還許罰俸了事呢!我聽他這話,所以趕緊給侯爺送信,趁早想法子。要不然,打不成狐貍,白撩一身臊,那犯得上嗎!”(《新新外史》39回)
或作[打不著黃鼬惹一股子騷]。黃鼬,就是黃鼠狼。騷同臊。例如
“我早就想告楚來運一狀,怕牽連走過后門的社員,怕沒憑據,怕打不著黃鼬惹一股子騷,就想出了這個主意。”(浩然《能人楚世杰》13)
或作[打不著黃鼬鬧手騷]。例如
“你想,咱們馬上就去抄漢屯,要是打不著黃鼬鬧手騷,那咱們連楊墅也甭想抄啦!”(張士杰《抄漢屯》)
或作[逮不著狐貍惹一屁股臊]、[狐貍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抓不住黃鼠狼,惹出一屁股騷]。
上一篇:歇后語《手心手背都是肉》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打狗看主人面子》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