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牛頭不對馬嘴》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牛頭不對馬嘴
拼音: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釋義見[驢唇不對馬嘴]。例如
近來有不少很肯努力很肯吃苦的青年,因為半殖民地的經(jīng)濟(jì)破產(chǎn),不是因他們自己個人的過失而遭著失業(yè)的痛苦,指導(dǎo)者再對他發(fā)揮“拚命努力拚命吃苦”的高論,便是犯著牛頭不對馬嘴的毛病了。 (鄒韜奮《期望》)
“你真是長蟲打架繞脖子!”花鞋杜四嘎嘎笑道,“咱們正話說捉拿周文彬,你怎么又牛頭不對馬嘴,拐到了周檎那小哥兒身上。”(劉紹棠《蒲柳人家》10)
這魯總爺是粗鹵一流;并有個脾氣,是最喜歡戴炭簍子,只要人家拿他一派臭恭維,就是牛頭不對馬嘴,他亦快樂。(《官場現(xiàn)形記》16回)
上一篇:歇后語《煮熟的鴨子飛了》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狐貍尾巴藏不住》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