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益人
(清)張英
【原文】
與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須有益于人,便是善人。余偶以忌辰[1],著朝服[2]出門,巷口見一人,遙呼曰:“今日是忌辰!”余急易之。雖不識其人,而心感之。如此等事,在彼無絲毫之損,而于人為有益。每謂同一禽鳥也,聞鸞鳳[3]之名則喜,聞鵂鹠[4]之聲則惡。以鸞鳳能為人福,而鵂鹠能為人禍也;同一草木也,毒草則遠避之,參苓則共寶之,以毒草能鴆人,而參苓能益人也。人能處心積慮,一言一動,皆思益人,而痛戒損人,則人望之若鸞鳳,寶之如參苓,必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此理之最易見者也。
【注釋】
[1]忌辰:也叫忌日。
[2]朝服:封建時期君臣朝會時所穿的衣服。
[3]鸞鳳:鸞鳥和鳳凰,民俗認為鸞鳳是能帶來祥瑞的鳥。
[4]鵂鹠(xiū liú):鳥,羽毛棕褐色,捕食鼠、兔等。舊俗以為此鳥叫就會死人,因而認為這種鳥不吉利。
上一篇:《個人的修養、為人處世之道》古代勵志家訓
下一篇:《多讀書史有家法》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