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拼音:xiù cái yù jiàn bīng , yǒu lǐ shuō bu qīng
秀才跟蠻橫不講理的兵講不清道理。1.指跟不講理的人沒辦法說理。2.由于某種隔閡,有理也沒辦法說清。例如
施華堂看透了對方的心思,不在意地笑笑說:“人無傷虎意,虎無害人心。寶翁不心為我多慮。”申寶齋連連搖頭:“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何況是鬼子漢奸呢?”(《冀魯春秋》2部4章1)
魏館長,這真是秀才遇見兵,有理就不清。王縣長說修路是經濟建設,要讓文物搬家讓路,以大局為重。(張宇《國公墓》)
或作[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例如
“我們是在排戲哩!……再一說,你怎么會知道敵人的消息?”“哎呀,可讓我跟你們怎么說呢,唉唉,……這真有點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呀!”(《功與罪》下28章)
上一篇:歇后語《磨道的驢,聽喝》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