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
作者: 朱蓓蓓
【原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原文作者】:杜甫
【鑒賞】:
寫《江村》時,杜甫正閑居于成都郊外浣花溪畔,那是唐肅宗上元七年(760),詩人結束了長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不久。這位年近半百的老人,在飽經喪亂之后,終于得了一個憩息安身之所,其欣悅之情,自是不言而喻的。
澄碧的江水環村回曲,緩緩而流;正值長夏時節,村子里一派安閑恬淡的氣氛。詩人的心,也充滿了一種寧靜的歡喜,他用了慈祥、平和的目光,注視著周遭那“事事幽”的景象。其實這一切,不止是客觀的寫照,而且也是杜甫閑適快意的心境的呈現。
因而那梁上的燕子,自來自去,輕捷礙像可愛的精靈;那水中的鷗鳥,嬉戲著,追逐著,又是如此的相親相近。燕的自在,鷗的相歡,不在那樣一種悠悠的心情里,是不會看得到的。
這時的詩人,擺脫了憂愁的思緒,臉上露出陶然的笑意。老妻在畫紙為棋局,稚子在敲針作釣鉤,癡情憨態,可愛可親。能享受這一番天倫之樂,實在并不是容易的呵!備嘗亂離之苦的詩人,眼望摯愛的妻兒,想到艱虞的歲月,該是感慨萬千了罷。而現在對羿消夏,垂釣江畔,村居的日子如此安逸;且把那些凄楚的記憶拋卻了去,沉醉在這美好的時光中,或是詩人更加愿意的罷!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這兩句頗含調侃的意味,細讀起來,也不免令人惆悵。詩人靠故朋舊友接濟,分贈祿米,一旦不能保證,生活就會發生問題,看來他在成都客居的處境,也不盡是優游無慮的。
那隱隱的悲酸,便長久地留在了我們的心上,雖則他用的是那樣一種不經意的灑脫的口氣。
上一篇:《江南逢李龜年》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江村即事》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