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女謠
作者: 徐楓
【原文】:
于鵠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原文作者】:于鵠
【鑒賞】:
這是一首用民謠體裁寫的巴女牧牛小詩。詞句很平易很清新,畫面好恬靜好閑雅,我們可以從這里讀出川江那邊的農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園樂趣,讀出牧牛女娃活潑潑的童趣,真切切的童心,多么美好動人。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是說巴女牧牛回來的快樂,并且以江上鋪展的田田菱葉,渲染了田園氣氛,點明了夏日季節。“竹枝”,是指巴渝一帶的民歌。這是一個好清純的夏日黃昏!夕陽淡淡的,染著牛羊,染著菱藕;空氣甜甜的,漾著江中的荷香,漾著茅舍的飯香,這一切都好像在說:是向晚時分,是歸去時候了。于是,從田野江畔、夕陽菱葉里,走出一個騎牛的女娃,籠一身晚霞,籠一臉笑意,雙頰暈紅如玫瑰,嘴里清清亮亮地唱著一首古老的山歌,在牛兒慢悠悠的踱步中,走向炊煙裊裊的農家。山鄉牧歸,好可意好迷人!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是說女娃踏著夕陽歸去,可不怕天晚了找不著家門,因為有木槿籬笆,有一大簇挺好認的芭蕉葉作標記呢!這兩句像是歪在牛背上與旁人問答,卻巧妙地把女娃家純真率任的天性、興致勃發的游興、伶俐頑皮的犟勁,活脫脫地展現出來了。天色向晚,暮色蒼茫,女娃卻全無歸意,依舊戀著夏野涼風,一首接一首地唱山歌;依舊戀著牧竿牛背,聽任老牛慢吞吞地游走田埂。路人好心催她快快回家,怕天黑了小孩兒找不著家門,不料女娃卻滿不在乎呢,她胸有成竹,說木槿籬笆外有大芭蕉葉的那個地方,就是我的家啊!川江一帶,農家常喜種些木槿在房舍四周。夏風吹起,木槿花開,紅的、白的、紫的,迎風招展,好熱鬧好惹目,不過它卻是川江農舍的尋常物,怎能認做自家的標記呢?女娃故作老成的自信、自作聰明的憨態,好天真好可愛,充滿童稚、溢滿童心,真是十足的娃娃家語了!讀了,讓人忍俊不禁中,真真不忍拂逆了她的自信,她的快活,只好由她哼著山歌,騎著牛背,尋向木槿花開的深處,但愿那一簇芭蕉會幫她找著家門。
這首小詩,風格清新,語言通俗,情趣天然,撩人童心,讀了很叫人愉悅。
上一篇:《己亥歲(澤國江山入戰圖)》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歸雁》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