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治國的名言名句,治國的名人名言,治國名言警句大全
沒有什么東西比信譽更有力地支撐著一個政府。
〔古羅馬〕西賽羅《論公職》
統治者無論有怎樣正當的資格,如果不以法律而以他的意志為準則,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動不以保護他的人民的財產而以滿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憤、貪欲和任何其他不正當的情欲為目的,那就是暴政。
〔英〕洛克《政府論》
政治社會的建立并不是為了別的目的,而僅僅是為了保障每個人今生財產的所有權。
〔英〕洛克《論寬容的信》
在民主政治里,人民在某種方面是君主,在某些方面是臣民。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革命往往具有這樣的特點:那就是把上帝摻雜在一起的嘉禾和莠草全部拔走。
〔法〕路易·勃朗《勞動組織》
任何一個政府,假如它不腐化、不敗壞,總是嚴格遵循著它所負的使命前進,那么,這個政府就沒有設立的必要。
〔法〕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們贊賞那種真正的政治家,就像贊賞那種給我們寫下了人間最宏偉的詩篇的人一樣。永遠放眼未來,趕在命運的前頭,超越于權力之上。
〔法〕巴爾扎克《鄉村醫生》
權力是手段,人人幸福是成果。人民當政,希望不用手段而有成果。
〔法〕巴爾扎克《巴爾扎克論文選》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春秋) 《國語·周語上》
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用,二不祥; 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春秋) 晏嬰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二》
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
(戰國)韓非《韓非子·五蠹》
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
(戰國)荀況《荀子·君道》
買玉不論美惡,必無良寶矣;舉士不論賢良,則無士矣。
(戰國) 尸佼 《尸子》
民有三患: 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戰國)墨翟《墨子·非樂上》
尚賢者,政之本也。
(戰國)墨翟《墨子·尚賢上》
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
(戰國)墨翟《墨子·親士》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下》
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為國之急也。
(戰國)管仲《管子·八觀》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戰國)管仲《管子·牧民》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戰國)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漢)司馬遷《史記·楚元王世家》
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 善為上者,不忘其下。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4
治世不得真賢,譬猶治疾不得真藥也。
(漢)王符《潛夫論·思賢》
小臣爭寵,大臣爭權,此危國之風也。
(漢) 荀悅 《申鑒·政體》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
(漢) 劉向 《說苑·政理》
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
(漢)班固《漢書·文帝紀》
求賢如饑渴,受諫而不厭。
(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張纮傳》
為國入寶,不如能獻賢。
(北齊) 劉晝《劉子·薦賢》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蜀書·后主傳》
廣直言之路,啟進善之門。
(唐)柳宗元《賀赦表》
善為政者,務在擇人而已。
(唐)魏徵《群書治要。體論》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
(唐)吳兢《貞觀政要·崇儒學》
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為心。
(唐)吳兢《貞觀政要·直諫》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
(宋)程頤《代呂公著應詔上神宗皇帝書》
足食足兵,而人才足用,則天下不難理矣。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
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宋) 歐陽修 《偃虹堤記》
化民莫如善教,修政莫如擇官,威戎莫如理兵,強國莫如豐財。
(宋)蔡襄《端明集·策問》
因材任人,國之大柄; 考績進秩,吏之常法。
(宋)蘇轍《梁燾轉朝奉大夫》
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
《宋史·喬行簡傳》
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
(宋)蘇洵《張益州畫像記》
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宋)蘇軾《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
(宋) 王安石《興賢》
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
(宋) 王安石 《材論》
要得天下治,只在用人。
(明) 高拱《本語》
圣人之治天下,如雞之抱卵,形雖不運而精相通,故無形無聲而自見其成。
(明)莊元臣《叔苴子·外篇》
德而不威,其國外削; 威而不德其民內潰。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
(明)薛瑄《讀書錄》卷3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清) 黃宗羲 轉引自 《名人格言》
被壓迫者對于壓迫者,不是奴隸,就是敵人,決不能成為朋友,所以彼此的道德,并不相同。
魯迅《且介亭雜文集·后記》
上一篇:關于永恒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法律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