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北征
作者: 林建福
【原文】:
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原文作者】:李益
【鑒賞】: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沙漠行軍圖。
首句交代了行軍的地點、時間和氣候條件:在祖國的西北邊疆,天山之下,一場漫天大雪過后,人馬頂著刺骨的寒風踏雪行進著。天山,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蘇聯中亞細亞的一座大山。海風,從蒲昌海(今新疆羅布泊)刮來的風。
第二句是說:在大雪剛過,寒風刺骨的環境中行軍已經夠艱苦了,這時,隊伍中不知誰先吹起了《行路難》曲,一時四面響應十分悲壯。
第三、四兩句是說:行進在月夜沙漠中的三十萬大軍聽到這《行路難》的笛聲,都一齊回頭眺望。望什么呢?自然是遠在千萬里之外的故鄉。磧(qì),沙漠。征人,遠行之人。
這首詩境界壯闊,深沉凝煉。綿亙的大山、刺骨的寒風、無垠的沙漠、慘淡的月色,這一切構成了一幅雄渾蒼茫的北國邊塞圖景,為此次行軍作了環境氣氛上的有力烘托。詩人沒有具體地描述行軍路上如何艱難,一切都通過萬籟俱寂之中那一曲如泣如訴的《行路難》而作了含蓄的表現。詩人也沒有明白地寫出戰士們此時此地的心情,而是通過三十萬大軍聽到《行路難》的嗚咽笛聲后,不約而同地回首眺望的動作,將他們對家鄉的刻骨思念作了形象的傳達,從而引起讀者無限的想像。如果沒有長期邊塞軍旅生活的切身體驗,是不可能準確地攝取這牽動著廣大戍邊戰士心弦的典型場景并加以如此真切深刻的表現的。詩的題目叫《從軍北征》,正說明詩人親身參加了這次艱苦的軍事行動。
上一篇:《井欄砂宿遇夜客》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從軍行(人依遠戍須看火)》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