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賞析·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不長于說理,但未嘗不可以說理。說宋人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學(xué)問為詩,不過是宋人這樣做的多一些而已,或者說宋詩有意以此與唐詩區(qū)別。但是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學(xué)問為詩,在唐詩中也有不少,而且有許多還是千古傳誦的名篇。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就是以議論為詩的杰出代表。
以議論為詩,如果要成功,取決于兩個條件。第一,要真正講出一個有意義,能為大家接受的道理。第二,詩畢竟是詩,不能像散文一樣說得直白,不能像宋、明理學(xué)家的詩和明、清八股文那樣板著面孔訓(xùn)人,令人生厭。同樣的說理議論,詩歌一貴含蓄,二貴興寄。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省略了登樓的程序,直接從登上樓以后說起。“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樣的壯麗景色,在平地,甚至在低矮的樓臺都是看不見的,只有登上高高的鸛雀樓,這一壯觀的景象才清楚地出現(xiàn)在眼前。正像杜甫《望岳》詩中所寫的,“會當(dāng)凌絕頂”,才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于是詩人得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結(jié)論,就一點也不顯得突兀了。
上一篇:名篇賞析·涼州詞/王翰
下一篇:名篇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