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主題篇·神出鬼沒》鑒賞
〔虛實〕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軍爭〕難知如陰。
〔九地〕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
【鑒賞】與敵作戰,應該盡量詭秘,神出鬼沒地行動,不讓敵方知道我方的蹤跡,這是孫子兵法指出的又一條戰略原則。《虛實》篇說:“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孫子指出: 善攻者因為來無影去無蹤,敵人不知道在哪里防守;善守者因為隱藏得很深,敵人不知道哪里空虛可以進攻。微妙之極,可以使我軍無形跡可尋;神奇之極,可以使我軍無聲響可找: 我軍無形無聲突然來襲,敵人必然驚慌失措,束手就擒,故我方能成為敵人命運的主宰。《軍爭》篇中孫子又說: 要使自己軍隊的行動“難知如陰”。張預注:“如陰云蔽天,莫睹辰象。”我軍的行動神秘莫測,就能使敵人被動挨打,陷入困境。為了不泄漏軍事秘密,《九地》篇中孫子又主張,從決定作戰的時日開始,要“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即封鎖關口,折毀符信這種通行的憑證,不讓使節通行往來。
孫子關于作戰行動必須神出鬼沒、“無形無聲”、“難知如陰”、嚴守機密的戰略思想,是對軍事謀略學的又一重要貢獻,在軍事學史上有其創造性的建樹。這一戰略思想,是當時戰爭經驗的總結。春秋時代的歷次戰爭,凡是作戰行動能嚴守機密,使敵方感到神秘莫測的,就往往能夠勝利;反之,行動計劃敗露,或在敵人的預料之中,則常常導致失敗。如公元前628年冬,秦出師偷襲鄭國。到次年春天行至滑(今河南偃師市南)時,被鄭商人弦高發現,使鄭有了準備,秦師只得罷退而還。在返回途中,晉人預料秦師要經過崤(今河南洛寧縣西北),便在那里進行狙擊。晉人這次行動嚴守機密,神出鬼沒,結果大敗秦師,俘獲秦三個重要將帥。又如公元前585年,晉楚繞角之戰,晉人聽從析公的計謀,在半夜突然敲擊許多鼓,鼓聲震天,同時全軍出擊,發動總攻。楚師夜半驚醒,驚慌失措,大敗而逃。接著,晉又侵蔡,襲沈,敗申、息之師,取得大勝。這次戰爭的關鍵是晉人在夜間鼓聲大作,發起突襲。由于嚴守機密,楚師沒有防備,因而晉軍能把強大的楚師擊得大敗。
“無形無聲”、“難知如陰”、神出鬼沒、嚴守機密,孫子的這些戰略戰術,在現代條件下仍能發揮其巨大的威力。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在敵后根據地的游擊隊十分活躍,他們都是“神槍手”、“飛行軍”,又利用“地雷戰”、“地道戰”,神出鬼沒,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給以巨大的威脅和殺傷。20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美軍不從正面向伊拉克進攻,而是迂回到敵后,無形無聲,神出鬼沒,用空降兵向敵發動突然襲擊。據說,這些戰術方法,都是從孫子那里學來的。他們在取得勝利時,甚至喊出了這樣的口號:“孫子與我們同在!”
上一篇:孫子兵法·主題篇·掌握主動
下一篇:孫子兵法·主題篇·集中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