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半濟而擊之》鑒賞
〔行軍〕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鑒賞】這是孫子論述的渡河作戰如何能巧妙地擊敗敵人取得勝利的名言。所謂“絕水”,是橫渡江河的意思;所謂“濟”,其意也是渡水、過河。張預注:“敵若引兵渡水來戰,不可迎之于水邊。俟其半濟,行列未定,首尾不接,擊之必勝。”陳啟天注:“客絕水而來,謂敵通過河流而來攻我也。古以凡進攻者為客,凡拒守者為主。水內,即水汭,謂水邊也。半濟,即半渡,謂部隊僅有一半已渡到此岸,尚有一半留在彼岸,未及渡河也。敵軍渡河來攻,我不可迎拒于水邊,使其不敢渡河,而當待其半渡,前后部隊不能聯絡時,出其不意而襲擊之,則戰無不利。”上述注釋,對“半濟而擊之”的方法以及為什么能勝利的道理,闡述得相當細致。
在渡水作戰中“半濟而擊之”,這是一個古老的取勝方法。古代戰爭史上有無數次這樣的事例。春秋后期,吳國伐楚,楚師敗而潰逃,一直逃到清發水(今涢水,在湖北安陸市)。吳軍追至,將要發起攻擊。吳王闔閭之弟夫概說:困獸猶斗,而人更是如此。如果他們知道躲不過這場災難而拼死戰斗,必定打敗我們;如果使他們先渡河的知道已免除災難,后面的人爭相渡河,沒有戰斗的心思了。待他們半濟,而后可擊也。于是,待楚軍一半已渡過河、一半在等待渡河時,吳軍突然發動襲擊,楚軍狼狽奔逃,一敗涂地。
唐朝初年,竇建德率領十萬大軍進攻范陽(今河北涿州市),唐守將薛萬均與羅藝僅有少數軍隊在城中防守。薛萬均對羅藝說:“眾寡不敵,今若出斗,百戰百敗,當以計取之。可令羸兵弱馬在河水這面背靠城門列陣以誘之。敵人若渡水而來進攻,請公選精騎百人伏于城側,待其半渡而擊之。”二人商議定當,竇建德果然渡水來犯,薛萬均待其“半濟而擊之”,大破竇軍。可見孫子名言的威力。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無約而請和者,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