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無約而請和者,謀也》鑒賞
〔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鑒賞】這是孫子總結兩軍相爭狀況,由現象探索本質的名言。施子美注:“夫軍欲速和,必其勢之不相敵,故約和以休士。今未之有約,而驟請和者,必其詐降以怠其心也。”趙本學注:“先無和約,臨陣之時驟使來請,此必有奸謀也。為主將者,當謹其言語,閉其形勢,增其守備,行其計謀,不可輕信而自怠也。”很明顯,兩軍相爭,本來沒有什么約定,突然敵人派使者前來請求和解,這里面一定有陰謀:或者敵人感到兵力不足,請和而等待援軍;或者遇到天災或疾病等困難,請和而稍作休整;或者為了使我方懈怠,削弱我方斗志。總之,遇到這種情況,要牢記孫子的名言:“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明朝初年,將領湯和被派往西北延安守邊。元朝舊將伯顏帖木兒派使前來請和。明太祖朱元璋聽說后,為顯示議和誠意,把諸將全部召回,同時又留下大將傅友德繼續留守防備,并叮囑他:“敵人無故而請和,是兵法所忌,一定要小心謹慎!”不久,伯顏帖木兒以為有機可乘,果然發兵越境。明軍對此早有防備,設伏大敗其軍,斬殺、俘獲敵兵甚眾。
孫子的名言:“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歷史上許多軍事家都熟記,并運用這句名言粉碎了敵人無數次的陰謀,取得反擊戰的勝利。明太祖朱元璋在多年的作戰過程中,熟讀兵法,故遇到“無約而請和”的情況,能心存警惕,備加防范,使元朝舊將伯顏帖木兒的陰謀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半濟而擊之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料敵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