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鑒賞
〔虛實〕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鑒賞】這是孫子關于在戰爭中如何處理“戰地”問題的名言。每次戰爭總有個交戰之地,先到戰地而等待敵人來者“佚”(安逸,有余力),后到戰地而趕來作戰者“勞”(勞累、疲乏)。因此,戰爭往往對“先處”者有利,對“后處”者不利。賈林注:“先處形勝之地以待敵者,則有備豫,士馬閑逸。”顧福棠注:“戰地者,言地勢險要、兵家所必爭之地也。我先據其地則我為主,彼為客,我士馬閑逸而力有余。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言先至者已據險要之地,后至者必欲爭而得之,所謂趨戰也。趨戰則敵守而我攻力不足。”這些注釋對理解孫子名言,會有幫助。
對孫子這句名言,用實際戰例來說明,會了解得更加透徹。戰國后期,秦國伐韓,軍隊抵達閼與。趙王派趙奢為將,伐秦救韓。趙奢快速行軍,到達離閼與五十里處扎營。軍士許歷諫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又諫:“先據北山上者勝,后至者敗。”趙奢從其計,即發萬人占領北山。秦兵后到,爭山而不得上。這時趙奢縱兵向下沖擊,大破秦軍。這次閼與之戰,是“先處戰地”的趙軍打敗“后處戰地而趨戰”的秦軍的著名戰例。
南北朝時期,一次北周出兵攻打北齊,齊將段韶率部抵御。當時剛下過大雪,行走困難。在北周軍行進離齊軍還有二里地時,齊諸將紛紛要求出戰,迎頭痛擊周軍。但段韶分析說:“北周軍步兵踏雪而來,體能消耗一定很大。現在積雪很厚,迎戰周軍不是時候。不如嚴陣以待,等周軍疲勞而來,一定能打敗他們。”于是齊軍在原地堅守,待周軍趕來趨戰,突然發起攻擊。北周軍因勞累乏力,大部被殲滅,其余落荒而逃。這次北齊軍以原駐地為戰地,“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北周軍長途奔襲,“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因而失敗。
由孫子的名言和上述戰例可知,在古代的戰爭條件下,一定要“先處戰地而待敵”,這樣對己方有利;如果敵方已先占領有利地形,則千萬不要“趨戰”而硬攻,那是極為不利的。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