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鑒賞
〔虛實〕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鑒賞】孫子認為,在戰爭中應當牢牢掌握主動權。所謂“致”,意為招致、引來,用現代的話來說,可作“調動”解。“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梅堯臣注:“能令敵來,則敵勞;我不往就,則我佚。”劉寅注:“善戰者能致人之來,而我不致于人也。致人則佚,致于人則勞。”陳啟天注:“致人者,主動而實,所以制先也。不致于人者,不被動而虛,所以免于落后也。我常處于主動實之地位,而使陷敵于被動而虛之地位,則我佚而敵勞,不患不能戰勝攻取矣。”上述注釋,對理解孫子名言大有助益。
在戰爭中如何“致人而不致于人”,用具體戰例來說明會使我們了解更深入。東漢初期,盤據于齊地的割據勢力張步,其部下將領費邑分兵給他的弟弟費敢,讓他據守巨里(今山東濟南市東)。東漢大將軍耿弇奉命平定齊地割據勢力,首先威脅巨里。他使人砍伐很多樹木,揚言要填平巨里城外的溝塹。一連幾天,有張步那邊投降過來的人說,費邑聽說耿弇要進攻巨里,正謀劃前來救援。于是,耿弇急令軍中加緊準備攻城器械,并傳令各部隊,三天后要全力攻打巨里城。他又暗中下令放松對俘虜的看管,讓他們有機會逃回去。逃回去的人把耿弇攻城的日期報告給費邑。到了那天,費邑果然親自率領三萬精兵來救巨里。耿弇高興地對諸將說:我修治攻城器械,就是要引誘費邑啊!耿弇立即分兵三千留守巨里,牽制城里的敵人。自己則率領精兵登上山坡。當費邑之兵經過山下時,耿弇在高處突然發起攻擊,大破敵軍,當場斬殺費邑。耿弇用計引誘費邑前來救援,“致人而不致于人”,取得打擊張步割據勢力的大勝。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攻其所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