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已》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已》是關于描寫《場景記敘·尋訪游息·游息》類的詩句。
踢出去的球常常高過空中的飛鳥,蕩起的秋千竟然高出楊柳樹林。少年兒童春分這一天就到郊外去游玩了,用不著等到清明和上已那一天了。“過”、“出”寫盡了“分日”少年遨游的興致,生動地狀摹出一群春日盡情游樂的少年兒童。
注: 蹴,踢。踘,同鞠,古時用皮做的中間柔軟東西的一種球。分日,節名。古代稱春分和秋分為分,這里指春分。上巳,古代以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以后又確定陰歷三月三日為上巳。
王維《寒食城東即事》 《全唐詩》第1259頁。
上一篇:《船過采石江邊,望夫山下,酌水應懷古》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除惡務本根,況敢遺萌芽》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