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拼音: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
文,清代銅錢的最小單位。一文錢,極言錢少。指由于缺少錢而陷入困境或者辦不成事。例如
“一言難盡啊!”楊二大爺嘆口氣說,“靜海縣一灌斗,我就打了野盤兒了。眼下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沒咒兒念了,這才擔起八股繩,鉆了大葦塘,白天裝人,黑天裝鬼,把張老臉都賣掉了。”(《庚子風云》1部16章)
豈知姑娘這番為難光景,早被那假尹先生猜透,他便說道:“這又何難!天下事只怕沒得銀錢,便是俗語說的:‘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如今無論眼前還有這鄧老翁和這大娘子,不難助你一臂之力……(《兒女英雄傳》19回)
或作[一文大錢憋倒英雄漢]。例如
涂大媽理解女兒的心,如同自己受了委屈,覺得應當自己掏錢包賠那個盆子,把臉找回來。可是一文大錢憋倒英雄漢哪! (浩然《傻丫頭》8)
或作[一分錢憋倒個硬漢子]。例如
新妮熟練地從她口袋里掏出錢:“媽,我買支圓規,那支生銹了。”秋蘭:“不買!銹了還能劃出個方的來!”新妮嘟囔著: “才七、八毛錢……”秋蘭:“你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到那筋骨節要的時候,一分錢憋倒個硬漢子!”(王潤滋《內當家》1章)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歇后語《一根繩上拴的兩個螞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