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聞:聽。知:領悟。沒有聽過不如親耳聽到,聽到的事不如親眼見到,見到的事不如心領神會,領悟的事不如親身實踐。指親身實踐是非常重要的。《荀子·儒效》:“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
【例】耳聞不如目見,目見又不如親身實踐。荀子在《儒效篇》中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真正全面的學習,不止是“聞之”(聽老師講授),而且要“見之”、“知之”、“行之”。(廖沫沙《跑龍套為先》)
上一篇:《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