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這是軍事用語:見可而進:看到形勢有利,可打,就進攻。知難而退:看到形勢不利,不可打,就撤退。這兩句略當于現在所說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是積極的、靈活的戰術。所以說“軍之善政也。”反過來,知難而進,則成了冒險主義,是兵家的大忌。后來詞匯演變,知難而退成了畏難思想的貶義詞,并產生了與之對立的“知難而進”一語。與本條的原義不同。
同義語: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成語:知難而退。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這是軍事用語:見可而進:看到形勢有利,可打,就進攻。知難而退:看到形勢不利,不可打,就撤退。這兩句略當于現在所說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是積極的、靈活的戰術。所以說“軍之善政也。”反過來,知難而進,則成了冒險主義,是兵家的大忌。后來詞匯演變,知難而退成了畏難思想的貶義詞,并產生了與之對立的“知難而進”一語。與本條的原義不同。
同義語: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成語:知難而退。
上一篇:《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