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化:教化。莫若:沒有什么能比得上。教化當代人,口授面諭效果最快;勸導后世人,著書立說效果最佳。唐·韓愈《答張籍書》:“吾豈有愛于力乎哉?然有一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又懼吾力之未至也。”
【例】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魏裔介也認為:“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孔子以《論語》名世,揚雄以《法言》傳世,司馬遷忍辱撰《史記》而揚名后代,曹雪芹食粥著《紅樓夢》而享譽海內,都是以“立言”傳播“高視于萬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成為精神的不朽者。(邵培仁《傳播觀念斷想》)
又作〔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例】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刊刻善本,廣為流布,亦與人為善之一端也。(明·劉宗周《人譜類記》)
上一篇:《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