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
【出處】
《法言·君子》,作者揚雄,西漢文學家、哲學家。
【譯文】
人必須先自愛,而后別人才會愛他;人必須先自敬,而后別人才會敬他。自愛是仁的極致,自敬是禮的極致。世界上沒有不自愛、自敬,而能夠被別人愛和敬的人。
【賞析與啟迪】
這句話強調人必須先自愛,而后別人才會對他有所愛;強調人一定要先自尊,然后才能被他人所尊敬。當然,這種自尊自愛絕不是孤芳自賞,更不是唯我獨尊,而是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體現。
自愛是最高標準的仁,自敬是最高標準的禮。只有自尊自愛的人,才懂得關愛他人。
孩子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能力較弱,心理比較敏感,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和行為,這是必須引起警惕的。因為一個自暴自棄的人,不會對他人產生友好行為。一個喪失了自信心和責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呢?怎么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呢?怎么會獲得長久而真正的快樂呢?
上一篇:《人善我,我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