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記載:晉時,前秦苻堅率多于晉軍數倍的大軍列于淝(féi)水兩岸對陣。晉兵強渡淝水,前秦諸將建議阻截對方,使不得渡。苻堅卻認為待敵人渡過一半,另一半在水中時再戰(zhàn)。結果一退而不可止,以至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開始時,前秦兵退,“朱序在陣后呼曰:‘秦兵敗矣!’眾遂大奔。”最后晉兵大獲全勝。
這一段是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著名戰(zhàn)例。本條兩句是說,當人心不定、惶惑不安之時,有一個人在鼓動,就可以使全軍喪失斗志而大敗。
參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上一篇:《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