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爭和平·謀略的名人名言大全
舉事必成,不知計數不可。
——《管子·七法》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
——《孫子·虛實》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孫子·軍事》
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孫子·九地》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孫子·計》
兵者,詭道也。
——《孫子·計》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
——《孫子·用間》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史記·高祖本紀》
行遠者假于車,濟江海者因于舟。
——[西漢]桓寬《鹽鐵論·貧富》
謀泄則無功,計不設則事不成。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
兵不豫定,無以待敵;計不先慮,無以應卒。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
兵以計為本,故多算勝少算。
——《漢書·趙充國傳》
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能柔能剛,能弱能強,能存能亡。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軍》
夫計謀欲密,攻敵欲疾, 獲若鷹擊, 戰如河決, 則兵未勞而敵自散, 此用兵之勢也。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軍》
謀之雖多,而決之欲獨。
——[晉]羊祜《請伐吳疏》
朕觀千章萬句,不出乎“多方以誤之”一句而已。
——[唐]李靖、李世民《李衛公問對》
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宋]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
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貴于權謀。
——[宋]韓琦《安陽集·定州閱古堂記》
恃大而不戒,則輕戰而屢敗;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
——[宋]蘇軾《策斷二》
善為兵者陰謀。陰謀之守堅于城,陰謀之攻慘于兵。
——[宋]辛棄疾《九議》
事不前定,不可以應猝;兵不預謀,不可以制勝。
——[宋]辛棄疾《議練民兵守淮疏》
運奇謀,出奇兵,決機于兩陣之間,世之所謂術也。
——[宋]陳亮《曹公》
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不知其所備。
——[明]劉基《百戰奇略·聲戰》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明]洪應明《菜根譚》
人情之所易忽,莫如漸;天下之大可畏,莫如漸。
——[明]呂坤《呻吟語》
戰者角勝之事,非才力智計殊絕于人者不克也。
——[明]徐光啟《練兵疏稿一》
敵我斗爭,不僅是軍事力量的比賽,而且是政治、經濟、文化全部力量的決斗。不僅斗力,更主要的是斗智。
——劉伯承《對敵斗爭與武裝建設中最大的經驗教訓》
在未來的戰爭中,不僅要組織大規模的物資供應和技術保障,更重要的還是對有生力量的保障。
——葉劍英《現代戰爭中的后勤工作》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方法對頭,才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梓坤《科學發現縱橫談》
要努力通過談判、收買、離間來瓦解敵人; 可并用或分用這些方法, 不必訴諸戰斗。
——[印度]《摩奴法典》
預期的恐怖即將來臨,常常能使敵人在經受磨難之前,接受他們從前不肯接受的條件。
——[古希臘]歐納桑德《論將》
愈多運用詐術與謀略,愈能掌握優勢。必須欺騙敵人并誘敵失誤,以便利用他們的過失。
——[德國]腓特烈《軍事教令》
在戰爭中,狐貍皮有時也和獅子皮同樣的需要,因為當實力失敗時,而狡計反能成功。
——[德國]腓特烈《軍事教令》
從來沒有一個計劃是絕對可靠的,因為在先天上,它總是具有不可靠的因素。
——[瑞士]安東·亨利·約米尼《戰爭藝術》
大戰術的組織指導原則同戰略的組織指導原則一樣,就是把自己的主力僅用于對付敵人的一部,僅用于能保障獲得最大戰果的決定點上。
——[瑞士]安東·亨利·約米尼《戰爭藝術》
任何一次出敵不意都是以詭詐(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詭詐)為基礎的。
——[德國]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狡詐地使用敵對力量來擴大自己,通過對那種力量的使用本身來削弱它,最后通過它本身產生的效果來推翻它。
——[德國]馬克思《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
精神效果可以促成敵人產生恐懼心理。同時必須將“恐懼”擴大成為“恐怖”,才能征服敵人。
——[法國]杜皮克《會戰研究》
不能以武力征服的,靠謀略卻每每制勝。
——[英國]查·丘吉爾《幽靈》
軍事謀略的第一個特征,就是要有能力區別哪些是能夠辦到的和哪些是不能夠辦到的。
——[英國]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歷史上認為一些最有名的計謀,都是真正天才的杰作…… 真正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承受壓力和面臨危機時智慧和精神的自由發揮,冒險犯難的意志鍥而不舍。
——[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戰爭藝術史》
上一篇:關于人才創造·識才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言行處世·謊言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