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記載:子路問孔子,衛君要請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里入手?孔子說,必須先端正名分。子路認為這樣做很不必要。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本段是說明“正名”的重要,不正名就無從治國。衛君:指衛出公。當時衛國內亂,衛出公的父親在國外,他拒絕父親回國。孔子認為首先要端正名分,明確人倫。本條兩句: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合理;說話不合理,什么事情都無法辦。
成語:名正言順。
《論語·子路》記載:子路問孔子,衛君要請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里入手?孔子說,必須先端正名分。子路認為這樣做很不必要。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本段是說明“正名”的重要,不正名就無從治國。衛君:指衛出公。當時衛國內亂,衛出公的父親在國外,他拒絕父親回國。孔子認為首先要端正名分,明確人倫。本條兩句: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合理;說話不合理,什么事情都無法辦。
成語:名正言順。
上一篇:《名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名過其實者損.》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