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向《新序·雜事二》記載:晉文公出獵,追一只鹿,鹿跑了。問一個老農鹿跑到哪去了。老農用腳一指說:往那兒去了。晉文公很生氣,因為老農用腳來指。老農說:沒想到做君王的會這樣。虎豹要是不愿閑靜而靠近人,就要被人所捉;魚鱉要是不喜歡水深而來到淺處,就要被人所捕;諸侯不喜歡城市人多而出來游獵,就要亡國。你要是放蕩不回去,別人就要占領你的居處。晉文公一聽很害怕,就回去了。回去碰到了欒武子。欒武子問打了多少獸這么高興。晉文公說;我聽到“善言”了。欒武子問:那個人哪去了?晉文公說:我沒和他一起來。欒武子說:“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驕也;緩令急誅,暴也;取人之言而棄其身,盜也。”于是晉文公又把那老農找了回來。
本段大意:老農勸告晉文公不要貪于玩樂,這樣下去,別人會奪位的。取人之言:聽取了別人的善言。棄其身:拋棄了那個人,指沒重用他。本條大意:聽了別人的善言,卻不任用他,這是盜竊人的善言。意思是:那老農是位有見識的人,應任用他。
上一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