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說難》記載:從前鄭武公想討伐胡人,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君為妻,讓他高興。他對群臣說:我想用兵,應先打誰?大夫關其思說:先打胡。鄭武公大怒,說:胡是我們的兄弟之國,你為什么要我打他?于是把關其思殺了。胡君知道后,認為鄭國和他親近,于是不作防備。后鄭國偷襲了胡,占領了他的土地。宋國有個有錢的人,因下雨,墻倒了。他的兒子說:不趕快修墻,會被盜。他鄰家的老翁也這樣勸他。晚上果然被盜了。他很贊賞兒子有見識,卻懷疑是鄰家偷的。以上關其思和鄰家的老翁說的都對,但是“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
本段大意:關其思和富者的鄰翁說的話都對,但都沒處理好在什么情況下該說,在什么情況下不該說,所以都沒有好結果。厚者:問題大的,指伐胡。為戮:遭殺。薄者:問題小的,指筑墻。見疑:被懷疑。本條兩句:能看出問題,但不知在什么情況下該說,什么情況下不該說,因而重大的問題不該說而說了的人遭到殺戮;細小的問題不該說而說了的人受到懷疑。這是說掌握說話的時機是很難的。
上一篇:《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yǎo)名.》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去小知而大知明.》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