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而塞,安能有國》原文與賞析
文王問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十一曰:塞①之以道。人臣無不重富與貴,惡死與咎②,陰示大尊③,而微輸重寶,收其豪杰。內積甚厚,而外為乏。陰納智士,使圖其計;納勇士,使高其氣,富貴甚足,而常有繁滋④。徒黨已具,是謂塞之。有國而塞,安能有國?”(《武韜·文伐》)
【注釋】①塞:此指閉塞敵國君主的耳目。②咎:災禍。③大尊:高官厚爵。④繁滋:增加。
【譯文】文王問太公說:“在采取軍事行動以前,先用非軍事的手段打擊敵人,有些什么方法呢?”太公回答說“……第十一是,用各種方法閉塞敵國君主的耳目。凡是臣民沒有不愛好富貴,厭惡死亡和災禍的。應該暗中許諾尊貴的官位,又秘密贈送大量財寶,來收買敵國的英雄豪杰。自己國內積蓄充實,但外表卻裝作貧乏。暗中收納敵國的智謀之士,使他們為自己出謀劃策;秘密結交敵國勇士,使他們斗志昂揚,盡量滿足這些人取得富貴的欲望,并不斷使之滋長蔓延。這樣,敵國的豪杰、智士就轉而成為我的黨徒,這就叫閉塞敵國君主的視聽。敵國君主雖然還擁有國家,但是耳目閉塞,還怎么能保住他的國家呢?”
【評說】文伐就是不用軍事手段而用政治、外交手段去打擊敵人。太公的十二種“文伐”都是采用權謀詭詐手段,擴大敵人內部矛盾,分化、瓦解和削弱敵人,為從軍事上消滅敵人創造條件。它們共同的原則就是借敵打敵,強己弱敵,可謂招招巧妙。所謂“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此言不虛,當權者不得不防。
上一篇:《有口皆碑》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有備無患》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