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原文與賞析
子玉①怒,從②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③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④辟⑤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注釋
①子玉:楚國最高行政長官。②從:纏著不放。③子犯:晉文公舅舅。④舍:一舍三十里。⑤辟:通“避”。
譯文
子玉發怒了,下令追逐晉軍。晉軍退走。軍吏說:“身為國君而躲避臣下,這是恥辱;況且楚軍已經疲憊,為什么要退走?”子犯說:“出兵作戰,理直就會氣壯,理曲必然氣衰,哪里在于時間的長久呢?如果沒有楚國的恩惠,我們到不了這里。退后三舍躲避他們,就是作為報答。背棄恩惠而說話不算數,只能使他們增加對我們的仇恨,我們理曲而楚國理直,加上他們的士氣一向飽滿,就不能認為他們已經衰敗。我們退走而楚軍回去,我們還要求什么呢?如果他們不回去,國君退走,而臣下進犯,理虧就在他們了。”晉軍退走三舍。楚國將士想要停下來,子玉不同意。
感悟
晉國軍隊的退讓和回避兌現了晉文公當年對楚成王的承諾,為晉軍后來出擊楚兵增添了一塊正義砝碼,激起了晉軍不惜死戰的斗志。在之后的城濮之戰中,晉軍所以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與此不無關系。“仁者無敵”告訴我們的正是這個道理。
上一篇:《違法必究》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退,必有反慮》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