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陰和合》原文與賞析
有為諸法從因緣而生,觀①五陰②無我③,無我所,是名為空。(《大智度論》卷五)
注釋
①觀:觀察、看出。②五陰:即“五蘊”。所謂“蘊”是梵文Skandha的意譯,意思是“類別”。“五蘊”包括:1.“色蘊”(梵文Rupa的意譯,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2.“受蘊”(梵文Vedana的意譯,指隨感官生起的苦、樂、憂、喜等感情);3.“想蘊”(梵文Samjna的意譯,指種種意念);4.“行蘊”(梵文Samskara的意譯,指行為活動);5.“識蘊”(梵文Vijnana的意譯,指認識活動)。此五蘊廣義上可以指物質(zhì)世界(色蘊)和精神世界(其余四蘊)的總和,是佛教教義研究的基本對象。③我:梵文Atman(音譯“阿特曼”)的意譯,相當(dāng)于自我、物體自性,指支配人和事物的內(nèi)部主宰者,與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的“我”字在意義上有區(qū)別。
譯文
看出由五蘊和合而成的世界沒有絕對“我”,也沒有“我”單獨存在的場所,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空”。
感悟
一切皆由“五蘊”和合而成,由物質(zhì)性的因素與精神性的因素和合而成。“我”也是和合的產(chǎn)物,既然如此,便沒有一個單一的、純粹的、絕對的“我”。佛家所說的“空”,其實是用“五蘊和合”之說既否定了整個世界的“造物主”的存在,也否定了世界上每一個絕對“自我”的存在。
上一篇:《五里園聽月亭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亡友胡鍾生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