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過于君子,毋失于小人》原文與賞析
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過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過于君子,其為怨淺;失于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于朝而處尊位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于國而有重祿者,則勞臣不勸;有臨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管子·立政》)
【注釋】明:彰明。
【譯文】德行深厚卻授予低微爵位的做法,叫做“過”;德行淺薄卻授予尊貴爵位的做法,叫做“失”。寧可有過于君子,卻不可有失于小人。有過于君子,招致的怨恨淺;有失于小人,造成的禍亂深。因此,身居高位的人如果沒有德義顯明于朝廷,賢良的大臣就得不到進用;如果享受厚祿的人沒有功績表現于國家,辛勞的大臣就不會再努力;如果做了大官的人主持政事卻不能取信于民,有才能的大臣就不會盡力。
【評說】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舉足輕重。君主個人的觀念如果影響了人才選拔的公正,國家就可能會失信于民,政權也可能會陷入信用危機。所以,官員的任免必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樣才會取信于民,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上一篇:《寧勞于人,慎無勞馬》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寧適不來,微我弗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