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則尊卑和睦》原文與賞析
恩①則孝養(yǎng)父母,義②則上下相憐③,讓④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⑤。(《壇經(jīng)》)
注釋
①恩:有情義。②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③憐:憐愛。④讓:謙讓。⑤喧:聲音大而嘈雜。
譯文
有情義就會孝敬奉養(yǎng)父母,有道德就會上、下之間互相愛護(hù),有謙讓就會不分貴賤和睦相處,有忍耐就會讓各種惡的聲音不至于喧鬧。
感悟
人們善良品質(zhì),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chǔ)。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當(dāng)忍則忍,能讓則讓。謙讓和容忍不是怯懦膽小,而是寬厚和體諒,付出和奉獻(xiàn),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當(dāng)對方“火氣”正旺的時候,自己縱有千般理由,也可以暫時忍讓,不必爭辯,暫避風(fēng)頭,待對方消氣之后,再作解釋。這種退讓不是理屈示弱,而是寓剛于柔,避免感情失和,以此感動對方,人與人之間往往也就因此而相安無事了。
上一篇:《蜷庵遺稿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讓,德之主》原文與賞析